考研隊伍中,爲何二本學生成了“主力軍”?聽聽張雪峯怎麼說

在近幾年,報名考研的人數可謂是突飛猛進,從2020年到2021年的一年間,就已經增長了幾十萬,增長速度堪比高考,之所以報名考研的學生越來越多,根本原因就是本科大學生就業太難,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都無法找到滿意的工作,被逼無奈只能選擇考研。

不過考研的學生雖多,但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考研大軍中,二本大學的學生隨處可見,985或者211大學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比較好奇,今天就看看考研專家張雪峯是怎麼解釋的。

1.二本大學生的選擇權很少

其實許多家長培養孩子上大學,不單單是爲了以後有更好的發展,而是在面對機會的時候,大學生更有選擇的權利,和非大學生相比,大學生在就業等方面更有選擇權,但在大學生的內部,重點大學生和二本大學生,之間的差距還是很不小的。

就拿考研來說,之所以在考研隊伍中少見985或者211大學的學生,根本原因是這些大學生們,很多壓根不需要考研,985和211大學的畢業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比如出國留學深造,或者和更好的單位簽約,即使想要讀研,重點大學也擁有更多的保研機會,只要是成績相對靠前的學生,就很有機會爭取到這些名額。

而二本大學生就不同了,學校的保研名額十分珍貴,想得到還需要經過非常激烈的競爭,能得到保研機會的只是一部分很優秀的學生,剩下的優秀學生們就需要參加研究生考試了。

2.二本大學生基數大

本科大學可以分爲幾類,重點大學,一本大學,二本大學,以及三本大學,大部分就讀於三本大學的學生,都只是得到本科的畢業證,至於考研沒有太多的想法,而且自身的實力很可能也不支持,所以選擇考研的三本學生不多,其次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本身就少,需要考研的就更少了,一本大學也是同樣的道理,大學本身數量就不多,錄取的學生更加有限。

二本大學就不同了,隨着各大高校的發展,很多大學都紛紛升格爲二本院校,在中國的本科院校中,二本大學的佔比本就比較大,所以錄取和容納的學生也最多,加上二本大學生本就是很容易選擇考研的全體,所以在考研大軍中,二本大學生不知不覺的成了主力軍。

3.二本畢業證含金量有限

總得來說,二本大學畢業證的含金量次於重點大學,一本大學,又高於三本大學,和專科大學,屬於不上不下的典型,二本院校的擴招,導致培養出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可市場能提供的崗位是有限的,在就業競爭中,二本大學生的含金量已經遠沒有當初那麼高了,很多畢業於二本大學的學生,雖然剛畢業的時候躊躇滿志,但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卻很難。

爲了提高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學歷成了當務之急,所以很多二本大學生紛紛選擇考研,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考研中的主力軍。

其實除了這3大原因外,還有其他的小因素,比如許多大學生之所以選擇考研,並不是爲了提高學歷,只是因爲對未來比較迷茫,所以隨大流選擇了考研,這種方式不可取,考研難,讀研更難,能獲得研究生學歷的學生,不僅本身基礎好,而且對研究生期間的學業也有一定的熱情,迷茫的學生即使僥倖考研成功了,也很難堅持下來。

你所在的大學考研的學生多嗎?在你看來,考研是否有必要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