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耶魯大學史蒂芬·羅奇:預計明年美元累計跌幅或達35% 來源:東方財富網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警告,隨着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美國多州升級防疫封鎖措施,明年一季度美國經濟恐將再陷萎縮,雙谷經濟衰退概率大增。

羅奇認爲,從新冠肺炎疫苗大範圍接種到紓困計劃靴子落地,幾乎所有利好消息均已反映到美股股價中。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是,部分利好消息的實現或許將不盡如預期。截至當地時間12月23日上午,美國已有超100萬人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然而距離美國政府設定的年底前2000萬人接種的目標仍相去甚遠。

明年一季度美國經濟或再次萎縮

提問:你對短期內美國經濟復甦有何預期?

斯蒂芬·羅奇:我認爲,2020年四季度美國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但是,考慮到當前的疫情蔓延形勢和封鎖措施,2021年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將再現萎縮。雙谷經濟衰退(Double Dip Recession)的概率大幅上揚,即經過一至兩個季度的短暫復甦後,經濟再度出現衰退。這一現象在過去11次經濟週期中曾出現過8次,這次也不例外。

當足夠多人完成疫苗接種後,將爲可持續的經濟復甦增添動力。因而2021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有望實現強勁的復甦。

提問:即使是新冠疫苗進入分發接種,疊加新一輪紓困計劃,也依舊無法挽救2021年一季度的經濟萎縮?

斯蒂芬·羅奇:是的。考慮到包括美國人口最多、經濟最爲發達的加利福尼亞州在內,多地出臺區域性封鎖措施,經濟刺激和疫苗問世無法抵消經濟停擺引發負面影響。況且,伴隨聖誕新年假期到來,新冠確診率和蔓延形勢或進一步惡化。

提問:你如何看待美國嚴峻的疫情形勢、實體經濟或再度萎縮,而美股卻位於歷史高位的兩極分化現象?

斯蒂芬·羅奇:可以說,美股越過了所有前述的短期經濟風險,展望預期大範圍的疫苗接種後,美國經濟有望實現強勁復甦。可以說,所有的利好消息幾乎都反映到了股價中。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是,部分利好消息的實現或許將不盡如預期。

預計明年美元累計跌幅或達35%

提問:2020年美元指數跌幅約達7%,但你依舊認爲美元將繼續大幅走低?

斯蒂芬·羅奇:我預計,2021年美元累計跌幅可達35%。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於其經常賬戶赤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且新冠疫情導致的財政赤字將加劇這一問題。歷史經驗顯示,在經常賬戶赤字擴大的情況下,會出現兩種情況來抵消其影響。一則是通過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提升利率,一則是貨幣貶值。

美聯儲已明確表態,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保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歷史低位不變。這意味着經常賬戶赤字的壓力將落在美元匯率上。在歷史上的1970年代,1980年代中期,和2000年初期,美元匯率曾三次歷經30%~32%的暴跌。我相信,第四次美元暴跌的時代已經來臨。

提問:誠然,從標普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到希臘債券危機,再到英國脫歐,每當風險事件發生,美元及其資產在很大程度上享受着全球儲備貨幣的優勢,投資者湧入美債和美國股市,從而爲美元提供支撐。爲何這次會有所不同?

斯蒂芬·羅奇:作爲最重要的全球儲備貨幣,美元確實享受着額外的特權。有人認爲,美元是無可取代的,因而投資者別無選擇。我不認同這一觀點。

在我看來,歐元是非常有優勢的“替代品”,今年以來歐元匯率走勢堅挺。歐元區也越來越意識到達成泛歐財政政策的重要性。人民幣匯率亦漲勢顯著,伴隨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未來仍有上漲的空間。此外,黃金甚至比特幣在此金融環境下也將發揮作用。

提問:比特幣甚至也能威脅到美元?

斯蒂芬·羅奇:相對於美元和歐元等的硬通貨而言,比特幣雖規模尚小,然其增長迅速。作爲一種替代資產,將在當前環境下受益。

提問:新冠疫情在美蔓延近一年後,給生產和消費行爲帶來的改變。這些改變中,哪些不可逆的部分將反作用於未來的經濟復甦?

斯蒂芬·羅奇:答案仍待時間的檢驗。回顧自14世紀爆發黑死病以來,歷史上發生的數次疫情,研究顯示其影響或長達數十年的時間。對服務業而言,特別是需要面對面參與交流的經濟活動、休閒旅遊和娛樂、甚至零售業,即使疫苗分發接種成功,疫情對其影響仍可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不少通勤族會更願意選擇遠程辦公或在家辦公,這對於公共交通體系將帶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例如紐約市這樣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地區,甚至可能是破壞性的影響。

我不認爲疫苗可以猶如時光機器,將時鐘撥回到疫情前時代。我們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來整理疫情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