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腊边境派出所

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

采取五项措施,

积极构建全时空守护平安、

多元化化解矛盾、

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全力创建枫桥式派出所

并取得明显成效。

那么

就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他们的工作进程

“自建+联建”,凝聚党群关系同心圆

该所始终秉承“党建带队建”工作思路,在强化自身党建品牌同时,联合辖区党组织开展平安校园等警地创建活动。对内开展“枫桥党小组”自建试点,成立群众工作排头兵、学习雷锋先锋队、文明执法践行者等特色党小组,联系辖区群众开展贫困帮扶、法制宣传、警民联谊等党群活动。

对外实现“双务联建”助力,由所支部成员及社区民警兼任村官,以党务助发展,以警务助和谐,联合各村委会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网络“微学习”等活动,带领村民关注惠民工程,打造生态文明平安村寨。今年以来,共计开展党群活动30余次,紧密联系群众3000余人次,曼东、曼龙、曼旦村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警民联系良性向上发展。

“下沉+联动”,构建群众工作新格局

针对边境村寨远、散特点,全力发挥抵边警务室核心作用,探索打造“防、管、控、打、服”为一体的多元共治警务新模式。积极推行“一村一警+辅警+警务助理”勤务模式,先后派出44批352人次警力开展驻警工作,常态化开展边境巡逻、法律宣传、人口管理、缉枪治爆、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联系群众日趋紧密。

在辖区望天树景区、曼龙勒村探索推广开展治保小组、联防队、治安巡逻队新型“1+1+1联动”模式,联防队员每周一次夜间巡逻,治保会每月一次治安隐患和矛盾纠纷分析排查,社区民警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大会,群众法治意识和安全感明显提升,特别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指导各村寨治保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实现“村村有人守,寨寨有人看”的防控态势,成功实现曼龙勒村“零发案”。

“排查+联调”,引领社会和谐新风尚

认真贯彻落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式派出所创建要求,采取走访到位、排查到位、宣传到位、调解到位“四到位”工作法,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依托基层组织,对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采取拉网式与反复式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排查掌握各类矛盾纠纷128起,联合司法、土地、文化等部门,采取成立法制服务队、设置法律咨询台等方式,深入辖区、深入群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司法所、村委会建立多元化纠纷调处机制,采取警地联调、警民联动的方法及“主动下访、上门调解”的方式,“三调联动”效果明显,在“联调”工作中,该所共开展送法进村、服务上门活动55次,悬挂标语横幅11条,受教育群众达6000余人,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8起,化解率达100%。

“严打+联控”,奠定平安建设主根基

深入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管边工作,加强基础要素管控,强化治安突出问题整治,不断净化边境治安环境。在案件高发区域,实现“线上线下联控”,采取“显性+隐性”交叉用警,实行勤务指挥室后台24小时网上巡查指挥加巡逻队街面上机动巡逻防控模式,先后累计侦破侵财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人,追回被盗摩托车20辆,其他被盗物品40余件,扣押涉案车辆16辆,侵财类案件发案率、破案率实现了“一降一升”的良好态势;在城乡结合区域,建立32个警民微信群,推行“微信警务群”工作模式,定期向辖区群众发布辖区治安状况和防范重点,群众安防意识明显提升。

在抵边封控区域,采取“警民边境联控”全时空勤务,联合党委政府组织民警、护边员、民兵、边民在边境非法便道、入镇、入村重点路段设立执勤卡点,24小时开展查缉巡逻,先后查获偷越国边境案件7起10人、“三非”案件48起69人、大宗走私案件1起,边境联防联控成效明显。

“便民+联助”,深化警民互助鱼水情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结合边境地区多民族聚居,村寨分布偏远,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不通等实际,将户籍、治安等业务办理前移至抵边警务室,打造便民服务新平台,今年以来,警务室共办理身份证145个、办理户口207人、补漏无户口人员11人。同时,所党支部积极协调驻地党委、政府争取资金为村寨修建公路,主动协调版纳河马旅游有限公司将曼龙勒村作为国家级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并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民族特色餐饮食宿,解决了该村200多人就业问题,联合镇政府引进火龙果种植技术,在曼东、曼龙、曼岗纳等村基地化种植火龙果500余亩,受到辖区群众广泛好评。

来源: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