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禪城的鄉賢文化史上,來自南莊村委會羅園村的清朝探花侍郎羅文俊,留下過深深烙印。以羅文俊故居爲中心,方圓數里的地方,分佈着與他有關的多個歷史淵源:探花巷、鎮洲府邸、光祿祠、功名橋、鄰村孔家村文昌閣題字……

百多年前的崢嶸歲月,猶如歷史寶藏,如今得到不斷挖掘和激活,羅文俊輝煌出色的人生履歷、滿門才俊的佳話、引領一時學術風氣的擔當,以及崇文尚學的優良傳統,爲人所津津樂道,讓我們一起走進探花羅文俊的故里吧。百年老屋塵封崢嶸——滿腹才情,兩袖清風

百年老宅、羅文俊故居。

南莊村委會羅園村歷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年曆史,村內遺留了光祿祠、念東祖祠等歷史遺蹟,與水鄉風光相得益彰。清朝探花侍郎羅文俊生於斯長於斯,更使這個“探花村”聞名遐邇。

根據羅園村整理之史料,清代廣東僅有5人取得過探花功名,羅文俊是清朝廣東第二位獲得探花的進士,更是清朝時“南海籍”即舊時佛山,考取功名的才俊中,官職做到最高的一位,官位至工部左侍郎。

羅文俊故居位於羅園村大街八巷12號,雖年久失修,不過古建築外表保存比較完好。沒有金雕玉砌的痕跡,只有厚重的門框用石、數處精緻磚雕,才透露出幾分官家威嚴。

羅福英說:“羅文俊爲官清廉,房屋府邸不見豪華,也沒有留下其他祖產。他晚年因病歸裏,據傳,帶回的主要是幾箱衣物,可見兩袖清風。”“書窗更有萬燈青”——博學鴻詞,詩書皆精

探花園內展示的羅文俊手跡刻石。

南莊村大力挖掘“探花”文化,在羅園村增建探花園、名人館等文化場地,成爲今人瞭解、追憶羅文俊生平故事的重要去處。

走進探花園,文化牆映入眼簾,上面刻着《殿試對策卷》,記載了羅文俊當年在殿試策問環節的精彩表現。當時,道光帝向羅文俊提出四個方面的問題,分別是“制治保邦之道、興賢育才之方、詰戎講武之猷、戢暴安良之法”。羅文俊均作答如流,並有深刻洞見,皇帝看後大加讚賞。

羅文俊滿腹才學,以“博學鴻詞”、詩賦“援筆立成”聞名。清嘉慶、道光年間的兩廣總督阮元,就曾在詩中寫下:“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見說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

“雙客”指的就是時狀元廣東吳川林召棠、探花南莊羅文俊。詩中既描繪了清代羊城廣州鬧花燈的熱鬧熙攘,也生動描述了才子歸裏、引起省城萬人空巷一睹風采的盛況。

羅文俊崇文尚學,對學識追求孜孜不倦,著有《綠蘿書屋文集》和《綠蘿書屋遺集》。傳世作品雖不算多,但足見功力深厚。育人成佳話——門生不凡,滿門俊傑

羅園村裏的“探花碼頭”風光旖旎。

羅文俊認爲選拔人才時,考官必須從“外著之文”得“中藏之美”,“擇其文之獨有見地,開徑自行,不剽竊前人牙慧者錄之”,“必須甄拔得人,方不愧文章報國”。說的是要權衡文柄、真正選出雄才、方能造益國家。

道光二十四年,羅文俊當上順天府鄉試考官。這一年,羅文俊慧眼識英才,相中了20出頭的安徽青年李鴻章、河北青年李鴻藻。

羅文俊取錄的學生多爲一時之傑,最著名者除了晚清重臣李鴻章、李鴻藻,還有各省總督巡撫,如李鶴年、曾璧光等人,都是出自其門。

羅文俊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作風嚴謹的家長。雖然身任京官,但羅文俊爲人十分謹慎、不徇私情,在職期間從不讓他兒子赴鄉試。在當時晚清官場,論爲人正直謹慎、不爲子弟求科名者,有三人最爲知名,便是蕭山之湯金釗、儀徵之阮元,還有南莊之羅文俊。古村建設有聲有色——“探花故里”煥發新時代光芒

羅園村內建有“四園”(荷香園、探花園、耕讀園、崇文園)地標,圖爲探花園。

在“探花故里”羅園村,說到最有特色的歷史古蹟,除了羅文俊故居、古祠堂,不得不提的還有百年老橋、百年古巷。

在羅園村名人館門口對開不遠處,有個並不起眼的大木板橋,橫跨河涌兩岸,爲村民提供穿行之便。羅福英介紹,這舊木橋名爲“新裝橋”,是清朝時爲表彰羅園村人才輩出而修建的“功名橋”。雖歷經百餘年,“功名橋”不朽不爛、堅固如初,成爲村民心中穩守一方安寧的象徵。

在羅園村大街九巷一帶,保留着縱橫規整、狹長幽深的傳統古巷風貌,漫步其中,還能邂逅歷經滄桑的清代民宅。另外還能找到各種具有嶺南特色古建磚牆的建築元素。

羅園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美,還建設了探花碼頭和“四園”(荷香園、探花園、耕讀園、崇文園)等地標,“曲水泛舟、古榕遒勁、古祠流芳”等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象在這裏不斷上演。

在羅福英看來,有了“探花文化”的不斷薰陶,如今村民的思想水平、文化觀念也進步了許多,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生活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對於未來,大家都充滿美好憧憬。

(來源:禪城區新媒體聯盟成員-今日禪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