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語者》影評 by 木雕禪師

太陽你照耀我,和風你吹醒我,如此的簡單。在這裏,感受你的溫暖。

——許巍《無盡光芒》

當聽到片尾曲中許巍唱到以上幾句歌詞的時候,我坐在影院的座位上有幾秒恍惚,思緒還停留在朗伊爾城和新奧爾松,以及黃河科考站門前那兩座威嚴喜慶卻又跟周圍環境不太協調的石獅子身上。

如果不是《光語者》,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了解離北極點最近的城市和小鎮,人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劉博士雖然在獨自在極夜寒冬裏守衛着黃河科考站,但因爲有無可比擬的迷人夜色和單純可愛的當地居民,孤獨的日子卻也沒有那麼難熬。生存環境再艱苦,大家也有期盼太陽再次到來的虔誠希望。

2017年10月,我國空間物理學博士劉楊踏上了極地征程。這一次,他要獨自駐守在中國北極黃河站,負責極地空間環境的觀測。黃河站位於離北極點最近的小鎮——挪威斯瓦爾巴羣島的新奧爾松。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新奧爾松處於完全極夜狀態,終日不見陽光的時間將持續4個月。《光語者》的故事也由此展開。在這120個24小時的黑夜裏,劉博士與小鎮上其它十幾個來自不同國家科考站的同行們一樣,重複着單調的工作,守衛自己的那份職責。除了劉博士以外,影片還記錄了新奧爾松所在首府朗伊爾城當地居民的生活,也記錄了在冰天雪地裏常年駐守的人。他們出於對極地環境的極致體驗和熱愛,而選擇定居在這裏。

這些人中,有出身攝影世家的Eva,年過花甲堅守在朗伊爾城,記錄這座城市多年的變化;有職業畫家Olaf,即使在暗淡冬季也能用自己充滿詩意的心靈去感悟自然與人的關係,嘗試新鮮獨特的繪畫方式;有經營狗場的Auden&Mia夫婦,每天與雪橇犬們共同生活,攜手品味生活的細節;有管風琴音樂家Jovna,與音樂爲伴並組織太陽節;更有在朗伊爾城生活最久的Freya,因爲當地“不生不死”的法令,而不得不離開這片令她眷戀的土地……

對於像我這樣極地體驗爲零的觀影者來說,影片裏的人們的生活簡直是遙不可及和無法想象!我試着理解不生不死的法令,甚至3月8日的太陽節,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但是當我看到黃河科考站上空斗轉星移,極光蜿蜒變化,門口的兩尊石獅卻蔚然不動的時候,我忽然有點明白攝影師Eva說的“朗伊爾城是一個光有故事,房子有感情的地方”這句話的意義。在宏大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我也終於在影片長達幾分鐘的各式極光曼舞的片段裏,理解了“極光可以把人的靈魂吸走”的北歐古老傳說,也對這一羣在極夜中努力生活的人們,在經歷漫長的黑暗後,期待太陽迴歸的極度熱情與虔誠有了直觀且深刻的感受。他們是真正擁有純粹光明信仰的“光語者”。

2018年的農曆新年,劉博士請來當地的朋友們,一起包牛肉胡蘿蔔土豆陷兒的餃子、掛中國結,舉杯共同慶祝農曆新年,中國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溫暖了小鎮寒冷的極夜。一個月之後,劉博士完成駐站任務即將離開。大家沒有強烈的不捨和悲傷。因爲人們知道,就如同朗伊爾城暫時離開的太陽,在經歷漫長的黑夜後,必將會迎接新一年的燦爛陽光。

而銀幕前的我,卻生出了許多的不捨。這大概是親歷者和旁觀者的區別吧。一個地球邊遠的烏托邦小鎮帶給我的,不只是漫天燦爛的星河和絕美的極光,更是這些“光語者”們的信仰。我大概會一直記住3月8日太陽節,當第一縷陽光灑向朗伊爾城,沐浴在耀眼陽光下人們的笑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