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能聽說一種叫做“守宮砂”的神奇東西,據說它可以檢驗一個女子貞潔與否。比如《神鵰俠侶》裏古墓派的李莫愁和小龍女,就各自點着一顆守宮砂。

那麼,守宮砂這種東西真的存在麼?它的科學原理又是什麼呢?

關於守宮砂的傳說由來已久,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許多方士聲稱可以製造此物。比如堪稱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的漢書《爾雅》,就記載過守宮砂。在這之後,《初學記》《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也都煞有介事地記載了守宮砂的製作方法和用途。

根據這些書籍的記載,守宮砂的製作與壁虎有關。人們需要先抓到一隻壁虎,然後餵它喫斤硃砂,等到喫得壁虎全身變成赤紅色就差不多了。之後的步驟有點血腥:將壁虎搗碎,研磨成粉,這些粉末就是守宮砂。據說,把守宮砂點到女子手臂上,守宮砂是不會褪色的,只有當這名女子與他人交合,硃砂纔會自行消褪。這就是用守宮砂檢驗女子貞操的原理聽上去是不是有點神乎其神?

不過我們要注意了,關於守宮砂的記載基本只存於野史當中,《本草綱目》雖然也將守宮砂的製作和用途記了下來,但其作者李時珍卻並不太相信這一說法。因此在書中着重強調“點臂之說,《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

除了李時珍以外,唐顯慶年間藥學家蘇恭也專門闢謠過守宮驗貞的說法,他曾經與長孫無忌一同編修過《唐本草》一書,在書中他明確表示“守宮驗貞,實屬無稽”。

可沒辦法,“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無論用守宮砂檢驗貞操的方式有多麼不靠譜,但由於這種說法流傳甚廣,許多人對於這種近乎於方術的僞科學極爲熱衷和相信。

如果一個人對於一件事極爲篤定,但他只是自己相信不干擾他人,這頂多是一件鬧劇,但如果這個人不僅相信還要用這種方法來當作標準去評價別人,那就有可能轉化爲悲劇和慘劇。

宋朝初年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四川萬縣有一名叫做林宓的官員,有事要前往國都汴梁,臨行前因爲擔心家中嬌妻美妾與日私通,特地向他的一名道士朋友求來一些守宮砂。他按照這位道士的講解,將守宮砂點在自己侍妾的胳膊上。

他的這些妾室中,有一名妾室名叫何芳子,對守宮砂的傳言嗤之以鼻,根本毫不理會。結果可想而知,這種用粉末點出來的紅點根本經不起折騰,清水沖洗幾次後直接就掉了。等到林宓回來後,發現何芳子沒了守宮砂頓時大怒,竟然將她鞭撻致死。

如果只是普通侍妾,在當時那個年代,如果沒有親屬過問,即使是橫死也沒有多少人會在意,可偏偏何芳子是後蜀政權蘭臺令史何宣的女兒。雖然何宣因爲不願意降宋被殺,但他的影響力還在,尤其是在後蜀剛剛歸附的情況下,朝廷對這種涉及前朝罪官子女的案件就更加慎重。

就這樣,何芳子之死越鬧越大,還驚動了大理寺。最後,開封府尹結合證人證詞,認爲林宓濫用私刑,致使何芳子暴死,爲了以正視聽,安撫百姓情緒,決定將林宓罷官。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又何止是守宮砂這一種僞科學呢?比如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裏看到的滴血驗親之法,就是不折不扣的謠言。所謂滴血驗親,一共有兩種,一種叫做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合血法顧名思義,就是各取兩人的幾滴血滴在一起,如果能夠融合,就說明是兩人有血緣關係,如果不能融合,就證明兩人無關。

而滴骨法則源自於《洗冤集錄》的記載,將人血滴在死者骸骨上,如果能沒入就說明死者和驗血者是至親。

可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沒有什麼根據,現代試驗表明,無論兩人是否有血緣關係,只要將血滴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會彼此融合。

而滴骨法就更不靠譜了,屍骨如果出現了白骨化的現象,其內部的軟組織就已經失活,這樣一來別說是人血可以滴入,就是豬血、鴨血甚至醬油醋之類的東西都能滲進去。用這種方式來檢驗,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那麼,爲什麼會有所謂守宮砂的說法存在呢?

有人認爲,這可能是一種心理暗示,由於守宮砂這種說法大行其道,就連讀書識字的官員們也經常被這種謠言所騙,更別說那些普通女子了。

這種東西只要點上,就能給她們帶來強烈的心理壓力,在這種壓力下,真的敢於豁出性命去驗證真僞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在點上守宮砂後,大多數女子不僅不敢越軌半步,還要時刻擔心不要因爲自己的一些失誤讓守宮砂被擦掉洗掉,這種心態上的束縛可能比“守宮驗貞”本身還要令人恐懼。

總而言之,守宮砂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古代男權社會鉗制女性身心的一種工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