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伊始,趣店就風波不斷,最近又曝出的"裁員事件"再一次將它推向風口浪尖。

"其實,無論是總部南遷風波、大白汽車關店、進軍在線教育,還是裁員,這一系列事件都不是獨立事件,對趣店來說就是同一件事在持續發酵,那就是上市後的趣店在努力尋找新的業務突破點和業績增長點。"一位私募股權投資合夥人曹洋(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羅敏似乎一直在碰壁,引發了趣店的震盪。誰也不知道羅敏的各種嘗試究竟能否成功。"

人均獲賠10萬

近日,有消息曝出,趣店裁員200人,離職員工人均拿到了近10萬元的賠償。

"差不多一個月了,一直都在處理'被離職'賠償這件事。現在算是有結果了,N+6.5的補償標準基本符合大部分人的預期。"趣店被裁員工小棟(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一年前招聘我們的時候,趣店承諾18萬無責底薪。現在,每個月1萬元左右的薪水,再加上N+6.5的離職補償,差不多剛好就是18萬元左右。"

小棟所說的"N+6.5",其中N表示員工在趣店的工作年限,比如工作滿一年的,拿到的賠償爲1+6.5個月的工資,工作滿2年的,拿8.5個月的工資賠償……據瞭解,此次被辭退的大多爲工作一年左右的員工。

據悉,從11月初開始,趣店內部員工陸續收到HR發的"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事宜"的電子郵件,截至目前已經有近200人被裁。"其中,大部分是大白汽車業務部門的員工,還有一些是在線教育部門的。"小棟說。

小棟進而指出:"一開始,趣店開出的離職補償是N+1,說實話從補償標準來看是合法的。但是,趣店最大的問題是裁員整個過程有違法理和情理,基本沒有任何事先溝通和協商,突然間就被通知解除勞動合同,很多人收到郵件後直接就懵了,有些人甚至還在出差途中就被通知要裁員。"

"經過激烈的協商,大部分人選擇接受N +6.5的補償方案,拿錢走人。"小棟坦言,"我們一起維權的很多人看法差不多,雖然趣店目前還是比較賺錢的,但是它謀求轉型的新業務很難看到方向。經過這次裁員風波之後,不少在職員工的信心也明顯不足。大家也意識到,趣店接下來應該還會繼續裁員。"

裁員風波折射趣店轉型難

這次鬧得滿城風雨的裁員風波緣起於趣店的業務調整,就如趣店HR發給被辭退員工的郵件中給出的統一理由--公司業務和架構調整。

自趣店上市以來,羅敏就帶領着趣店進行各種新業務的嘗試與試探,但目前尚未找到突破口。

大白汽車是被羅敏寄予厚望的重點轉型項目,羅敏曾一度發出"一年銷售10萬輛汽車"的豪言壯語,並在國內三四線城市快速建立起大量的線下門店。但是,今年9月以來,市場不斷傳出大白汽車"變相裁員"和"關店"的消息,其門店由原來的頂峯期179家,驟減至40多家。第三季度,大白汽車銷售收入5.86億元,較上一季度的7.85億元,環比下滑25%。

於是,趣店又開始嘗試線上教育和家政服務行業。5月22日,廈門趣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這家公司主要定位爲3-10歲的兒童1對1在線教學。10月份,趣店推出小程序"趣學習"。然而,很快"趣學習"平臺就陷入了"殭屍教師"和"假學生"的輿論漩渦。

到如今,趣店的業務轉型依舊沒有任何起色,業績主要還是由借貸業務支撐。根據財報,趣店第三季度總營收19.28億元,同比增長32.9%;調整後淨利潤爲7.5億元,同比增長12.6%。但主營業務消費金融服務收入下滑,約爲9.6億元,同比下降8.9%;汽車零售項目也難以支撐高增長,銷售收入爲5.86億元,環比下滑25%。

"其實,羅敏應該也是看到了趣店目前核心業務的天花板,因此極力地想要謀求轉型,這本身來說並非壞事,企業要發展必然需要開拓新的增長點和盈利點。只是,羅敏這種習慣性追着風口跑的作風,很難判斷是好是壞。至少,趣店的上市說明他階段性成功了,但是未來能否成功真的難以定論。"曹洋指出。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趣店不停改變背後是爲生存而戰的必然選擇。"在對現金貸業務監管趨嚴背景下,趣店不能再倚重相對單一的'現金貸'業務,而是需要向外拓展新的業務類型,降低消費信貸業務的比重。總的來看,趣店頻繁拓展新業務這種行爲,也是爲了生存而戰的必然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