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回國一般會進入哪些行業?最近看到一項調查,目前海歸十分青睞商科、管理類和金融經濟專業,工程技術專業也很受歡迎。接近15%的海歸希望進入金融行業,其次是互聯網行業,佔比11.2%,排在第三的是文化教育行業。

從地域上看,他們最偏好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已回國的海歸人才,超過60%聚集在上海和北京。

沒想到的是,居然有人會選擇去當農民,還是在偏遠的新疆。這個90後姑娘叫趙閆,她從南疆考上中國地質大學,又進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澳星國際傳媒當記者,還拿到了澳洲綠卡。

但在趙閆眼裏,外面的世界再繁華,只有中國纔是家。2015年,她到中國的西藏、青海、新疆進行採訪,看到家鄉新疆巨大的變化和發展,頓時萌生決心,要回國當一個"創業村姑"。把南疆的產品賣到內地、甚至國外去。

用趙閆的話說,父輩用鐮刀和鋤頭把這片沙漠變成綠洲,這幾年家鄉越來越好,自己不想只是個見證者,更想成爲建設者。她的家鄉阿拉爾市,具備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全年無霜期長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產的紅棗品質好。

只是,趙閆的父母是樸實的農民,一心希望孩子躍出農門,並不支持她的決定。特別是父親,氣的一個月都沒跟她說話。反倒是身在北京和三亞的雙胞胎弟弟,毫不猶豫地回到家鄉,陪着姐姐一塊創業。

起初,在趙閆和兩個弟弟發起成立的"叄顆棗"農民專業合作社裏,只有自家的200畝地,5個社員。在姐弟三人的努力下,慢慢建立起紅棗加工廠,還直接帶動周邊七八十戶棗農,輻射紅棗種植面積3000畝。

生意也從線下拓展到線上,今年4月,趙閆與人合夥在拼多多上開了2家店。趙閆算過,今年加工廠收購、加工的紅棗數量已超過3000噸,過去的一年裏,僅是他們的拼多多線上店鋪,銷售額就達到3000萬。

說實話,在敬佩趙閆經歷的同時,也覺得她有些膽大。一個名校畢業、揣着澳洲綠卡,足蹬高跟鞋的澳大利亞媒體記者,竟然願意回到最偏遠的新疆當個農民。關鍵這種很多人不看好的事情,她還幹成功了。

當然,中國農業要發展,也離不開這種新鮮血液的注入。之前袁老也呼籲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他說中國農業變了,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是機械化、智能化、電氣化的新農業。

如今,袁老無比期待的那一天正在到來!可以想象,以後還會有更多"趙閆",助力中國農業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