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6日,长庆油田采油一厂通过开展单井经济效益评价,优化措施方案,精细注采调整,已连续减少无效采出2700方/天,降低配注6600方/天,关停数字化撬点5座,关停拉油点40座,全年节约成本近3870万元,降低运行成本4.2元/吨。

在低油价以及开发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评价单井边际贡献情况,确保措施更有效,投入更合理,挖潜更精准,已变得刻不容缓?今年以来,长庆油田采油一厂通过 “控、减、增、改”的技术对策,靶向治疗低产低效井,主动适应油田稳产和提质增效需求, 促进全员效益意识由“管理油藏”向“经营油藏”转变,确保单井效益最大化。

通过深入分析油井生产基本费用,将其划分为基本运行成本、操作成本、完全成本三条评价线,以油价为标准,将油井评价为A类效益井、B类边际效益井、C类措施无效益井以及D类无效益井,形成了“三线四类”单井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依据效益评价结果,实施“一井一策”针对性措施,优化工作量投入和措施方向,促使无效变有效、有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推动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长庆油田采油一厂从职责划分、监控分析、措施制定、效果分析、考核管理五个方面对AB类井形成闭环管理,在现场实施二维码管理,实现信息实时传输、推送,确保油井异常及时发现、措施及时制定、动态及时恢复。

在CD类井的管控上,重点实施“控、减、增、改”的技术对策。通过对873口D类无效益井实施间歇采油,控制无效采出,吨油基本运行费已从2364元下降至969元。在减少边际效益井日常投入上,一方面减少运行能耗,依据“动液面恢复、功图对比、动态验证”优化间开制度,推广间开2469口,累计节电1138万度,节约电费683万元。另一方面尽力减少小修费用,坚持“一次修井就是一次井筒治理”的理念,通过井筒净化、完善工艺配套等措施,作业频次下降0.06井次/口·年,同时规模推广周期注水,注水优化1867口,减少注水量41万方。

依据单井经济效益评价结果,按照“先算后干”的原则,增加措施效益。截至目前,已实施措施65口,有效率85.7%,平均单井增油1.16吨,实施后吨油运行成本由883下降到214元。通过优化工艺配套,提升系统效率在“改”上下功夫,借助注水泵径调整、注水系统优化、井筒参数优化、拉油点关停等手段,注水系统效率上升6.8%,机采系统效率上升0.1%。

作者:刘莹 韩作为 本报记者 高世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