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乾隆後宮中的大贏家是令妃,即電視劇《延禧攻略》裏的魏瓔珞,不但自己深得乾隆的寵愛,是爲乾隆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而且兒子永琰還繼承了大清皇位,即嘉慶帝。

但令妃雖贏了,清朝卻沒贏。爲啥,因爲嘉慶實在是位平庸天子,乾隆晚年,朝中本就有很多弊端,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需要一位精明強幹的統治者力挽狂瀾,而嘉慶擔不起這份責任。

很多史學家認爲,與雍正、乾隆相比,嘉慶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氣。在他的時代,清朝國庫空虛,由盛轉衰。

當然了,這也不全是嘉慶的鍋,許多弊病是乾隆遺留下來的。乾隆估計是以爲,嘉慶能像當初的雍正給康熙收攤子一樣,也給自己掃個好尾。

可惜他看錯了,嘉慶沒有雍正的才能。毋庸置疑,嘉慶很勤奮,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兢兢業業地處理朝政。但他的勤奮是一種做出來的姿態,就像唸經時有口無心的小和尚。

遇上危機時,他並不去根據實際情況思考真正的解決之道,習慣於遵循舊例。只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他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祖宗沒提過的,那他就不去做不去想。

嘉慶認爲,所有的問題都是和珅造成的,因而乾隆一死,他就誅殺了和珅。然而事與願違,死一個和珅,並不能扭轉清朝逐步衰弱的局面。他只看得到表象,看不到實際根源。

看到這裏,有朋友可能想問,既然嘉慶才智平平,爲什麼乾隆還選擇他爲下任皇帝,卻不選擇更聰明的皇子?比如德才兼備的十一子永瑆。

這其實是犯了事後諸葛亮的毛病。嘉慶沒把清朝治理好,咱們由此得出他平庸的結論。但在皇子時期,他的表現還不錯。而永瑆,並沒有優秀到讓乾隆有很深的印象,換他做皇帝,也未必會更好。

永瑆的母親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他未取名時被稱爲五福堂阿哥,史書中的記載是幼年工書,乾隆很喜歡他,常到他的府邸遊玩。

單看這一條,似乎乾隆對永瑆另眼相看,但實際上根本算不了什麼,因爲每位皇子,都和乾隆有過一些交集,乾隆對他們也都是喜歡的,並沒有太過厚此薄彼。

例如嘉慶,被乾隆認爲是最像自己的兒子,大臣們也都誇他聰慧多才,說什麼“度量豁達、相貌奇偉、中外屬望”之類的,拍起馬屁來毫不含糊。那個時候,誰能看出他當起皇帝如此無能?

或者說,乾隆的所有兒子中,就沒有特別突出的,乾隆的選擇餘地根本沒有康熙那麼多。

康熙愁的是兒子們太能幹,隨便拎出一個來都是當皇帝的料,可皇位只有一個,沒法切開西瓜那樣分。而乾隆愁的是兒子們沒自己這麼英明神武,只能矮子裏面挑高個,必須睜大眼睛才能挑出好的。

事實上,作爲漢化觀念很深的皇帝,乾隆骨子裏很有嫡出情結,選擇繼位人首先考慮的是兒子是不是正宮娘娘所生。從這個角度出發,嘉慶並不是他的首選,永瑆更不是。

乾隆看中的第一位繼承人,是孝賢純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璉,稱他“聰明貴重,氣宇不凡”。就連雍正也很喜歡這個孫子,還親自爲其賜名“永璉”,隱示承宗器之意。

乾隆登基沒幾個月,就採用祕密立儲制度,將永璉的名字寫在傳位詔書上,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這就是在心底裏確立了他是未來皇帝的身份。

可惜永璉沒有皇帝命,到了乾隆三年就夭折了。乾隆極爲痛苦,但沒想過讓庶子繼位,8年後孝賢純皇后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大喜過望,準備立其爲太子。

只過不有這個想法還沒多久,永琮也夭折了。更嚴重的是,孝賢純皇后悲傷過度,沒多久也跟着去了。

乾隆大受打擊,一邊傷心於皇后之死,一邊懷疑自己沒有立嫡子爲太子的命。因而繼後那拉氏生了皇十二子永璂之後,乾隆不願早早確定他爲繼承人,免得他像前兩位嫡子那樣承擔不了這份天大的福氣,也早早地夭折。

但毫無疑問,乾隆對永璂還是很在乎的。然而,那拉氏不得乾隆寵愛,嫉妒心又強,行爲失當,後來更是在南巡途中剪了頭髮,徹底惹怒乾隆,連帶着永璂也失寵。

嫡子之外,乾隆較爲欣賞的是永琪。沒錯,就是前些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小燕子的戀人。

電視劇描述,永琪是隱形太子,乾隆最喜歡的是他。因爲整個劇情十分浮誇,大家可能感覺這點也是在給主角抬身價。但這是真的,乾隆的確對永琪另眼相看。

據傳有此九州清晏大殿失火,永琪不顧危險,親自將乾隆帝背出火場。這樣的孝心無疑感動了乾隆,此事過後就將永琪封爲榮親王。

這個封號有講究,當初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所生的兒子就是被封爲榮親王,外界盛傳順治想立他爲太子。乾隆不可能不知道這事兒,因而封永琪爲榮親王應該是某種暗示。

可永琪也不長命,26歲時病死了。剩下的皇子中一扒拉,乾隆選了嘉慶。所以,不是嘉慶有多好,而是好的都不在了,矮子裏拔將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