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上,“開者即死”4個大字令在場的人爲之一顫,但,大家最後還是選擇了將棺槨打開,眼前的一切,甚是震撼......

考古隊發現這個墓穴,是在1957年,它離西安玉祥門西大街僅50多米。相關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墓葬被保存得相當完整,是整個的隋朝墓葬中等級和規格最高的墓葬之一,整個墓室呈一個長方形狀,墓室的深度在2.9米左右,除此之外,墓室南部的墓道是一條呈斜坡的道,長度在6.85米左右,經由此墓道過去,便是放置石棺的墓室。

考古人員將棺板輕輕地打開,映入眼簾的先是一塊長度在70cm,寬度在26cm~35cm(因年代久遠,有的地方縮水或破損)左右的絲麻織品,厚度在3釐米左右,根據當時的墓葬禮儀,應該是蓋在墓主人身上的被子,歷經了那麼多年,早已殘缺。當考古人員將這層小被子揭開後,所見的是早已成白骨的墓室主人,以及那大量的陪葬品。在這些陪葬品中,包括有精緻的珠玉首飾,還有陶俑和金銀飾品,以及精美的陶瓷和各種波斯器皿,華美之極,令人驚歎。

在這堆陪葬物品中,最爲華麗奢貴的是那條鑲嵌有寶石的金項鍊,雖說歷經了這麼多年的歲月變遷,但是,依舊不減華美。整條金項鍊的長度在43cm左右,項鍊是由28個鑲嵌着珍珠的金球組裝而成的,這些金球的製作也相當講究,由12個小小的金環組成,在每一個環上,還焊上了小小的珠子,連接金球的是金絲編織而成的鏈條;在項鍊下面掛着的垂飾品,更是精緻,上面所鑲嵌的寶石分別是極爲珍貴的火蛋白石、品質極好的青金石以及上好的珍珠,且在這周圍,又焊上了金色的珠子。

整條金項鍊所透露出來的工藝,顯示出了不同文化交流的痕跡,其中,項鍊整體的風格透露着一種濃濃的希臘風及西亞感 ,另外,項鍊上所用的凹雕的技藝,最開始是出自伊朗高原處,可見,在當時,在文化交流上是比較國際化的。現如今,這條項鍊是國家博物館裏珍貴奢華的項鍊之一,那麼,擁有如此華麗陪葬品的墓室主人,究竟有着多麼顯貴的身份呢?

根據墓誌銘以及相關的史料顯示,該墓室的主人,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李靜訓,字小孩。她出生於公元600年,是當時北周太后楊麗華的女兒宇文娥英的女兒,楊麗華是隋文帝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對自己的外孫女很是疼愛,很小就將她放在身邊養着,生怕磕着碰着了,可以說是寵上了天。只是,縱然是那富貴逼人,最終也是難抵那早夭之殤,最後,年不過9歲,李靜訓便病逝。

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大概是這世間最令人傷心的事情之一吧。李靜訓的一生,短短9年,但是卻是在亂世的夾縫中生存,只是,家人將她保護得很好,在她離世後不久,隋朝便走向了覆滅。“砌凝陰雪,檐悲春鳥,共知泡幻,和嗟壽夭。”這是她墓誌銘上的最後四句,長輩的愛與憐惜,還有那意難平,短短16字,便將所有的情感拋出,令人惋嘆。

在《國家寶藏》中,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歷史。這些文物,就像搜一個個歷史的講述者,娓娓道來那過去的故事。原價168,現在148,一起感受,歷史瑰寶的魅力,聽文物,講述那過去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