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關注體育

城市 · 賽事 · 品牌 · 傳播

公衆號 | 互聯網+體育

作者 | 顧長安

比賽延期8個月後,10月15日,姍姍來遲的2020重慶國際馬拉松(以下簡稱:重馬)在重慶南濱路鳴槍。受疫情影響,本屆重馬由原定的30000人縮減至4900人,其中全程馬拉松4000人,迷你馬拉松900人。

已經連續舉辦十年的重馬是國際田聯金標賽事、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與北京馬拉松、武漢馬拉松、廣州馬拉松並稱爲中國馬拉松“四大滿貫”。值得一提的是,重馬也是2020年四大滿貫賽事中首個鳴槍的賽事。

重馬結束兩天後,經過五天九場的激烈角逐,2020年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在重慶市巴南區體育館完美收官,本土作戰的重慶隊斬獲七銀七銅。作爲重慶在疫情防控新常態下舉辦的唯一一場全國性藝術體操比賽,賽事的成功舉行同樣爲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組織全國性賽事提供了經驗。

重大賽事的不斷啓動,在吹響重慶體育產業復甦號角的同時,又爲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1 —

馬拉松,重慶的一張響亮名片

重馬的雛形發展於2009年南濱路的萬人健步走活動,活動中宣傳的“健康重慶”理念很快在市民中掀起全民健身熱潮。2010年,在國家體育總局的批准下將每年的三月份定爲重慶馬拉松賽的舉辦時間,有“重慶名片”之稱的南濱路也自然而然的成爲了既定的比賽地點。隨着重馬規模的不斷擴大,2012年成功升級爲國際賽事。

作爲中國馬拉松四大滿貫賽事之一,重馬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壯大,在賽事組織、媒體宣傳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無論是賽事規模還是影響力均有了質的飛躍。2011年首屆重馬,僅有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2000名選手參與,2019年的重馬,這一數字上升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0名選手。

受疫情影響,本屆重馬的規模明顯縮減,賽事也僅限重慶常住選手參加。爲了滿足重慶以外的馬拉松愛好者的參賽需求,賽事組委會推出了“2020重馬線上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維持和擴大重馬的影響力。據統計,線上跑共有20.3萬人報名參加,賽事當天超過10萬人以線上的方式完賽。

2020年重慶國際馬拉松正式邁入“全馬時代”,賽事組委會取消了半程馬拉松,朝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爲了保障賽事成功舉行,今年重馬賽道沿途共設置綜合醫療中心6個,醫療站點52個,配備移動AED60臺、急救跑者40名,設置現場醫療指揮中心,採用信息化、可視化手段實時瞭解賽道出現的各種緊急醫療情況,確保賽事安全。

2017-2019年,重馬連續3年榮獲“中國馬拉松風雲榜”最具影響力和品牌價值賽事TOP10,成爲深受國民認可的高品質大衆賽事。

重馬的主題爲“母親河畔的奔跑”,帶有濃郁的重慶特色,圍繞重馬,重慶市舉辦了系列配套活動,去年賽事舉辦期間,重慶馬拉松體育博覽會、邀請1000名跑友享用重慶火鍋的“火鍋馬”等活動紛紛啓動,對推動重慶體育產業發展、豐富旅遊文化產業內涵、提升城市地位、展示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今的重馬不僅成爲重慶全民健身活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也是國內獨具特色、美譽度高和吸引力強的馬拉松品牌賽事,併成爲展示重慶城市形象的窗口,是重慶的一張靚麗的體育名片和城市名片。

在重馬的帶動下,重慶掀起了一股馬拉松熱,僅在2018年,就舉行了11個馬拉松賽事(全馬+半馬),共有近10萬人參與其中。隨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重馬鳴槍後,重慶偃旗息鼓許久的馬拉松賽事又重新活躍起來,當地特色打造的重慶銅梁原鄉風情馬拉松、重慶江津東方愛情馬拉松等蓄勢待發。

“目前我們最近兩個月在重慶籌備的馬拉松賽事大概有3、4個。”重慶雲動體育CEO劉春告訴互聯網+體育。雖然總體規模、賽事預算和贊助商都在縮減,盈利也比之前單薄很多,賽事公司仍處於艱難時期,但隨着馬拉松的起跑,市場活力又重新激發。

— 2 —

入選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確立體育產業發展格局

霧都的體育浪潮一浪蓋過一浪,打開中國的體育城市地圖,重慶一定是西南最火紅的標註。

近年來,重慶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擺上重要位置,2015年,國家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確定全國首批35個體育產業聯繫點城市,重慶市涪陵區、萬盛經開區順利入選。今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公佈了首批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重慶市榮昌區榮登榜單。不斷入選國家級體育試點城市名單,是對重慶體育產業強勢發展的有力肯定。

2015年,《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下稱《意見》)下發,從健全體育產業體系、優化體育產業佈局、擴大體育消費、推進體育產業領域改革4個方面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意見》提出,到2020年,重慶體育產業產值超過500億元,2025年達到1000億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爲實現這一目標,重慶市確立了“一核兩帶多基地”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

在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重點發展健身服務、競賽表演等體育服務業,在渝東北生態涵養髮展區建設水上運動娛樂服務帶,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打造戶外運動和民俗體育休閒旅遊服務帶,在城市發展新區重點佈局體育器材裝備製造、體育設施建設等體育產業基地,着力完善了重慶體育產業發展結構和空間佈局。

重慶市政府積極牽頭引導資金和體育項目落地。如2018年,重慶市體育局同8家銀行簽署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8家銀行共計將提供總額不低於650億元的意向性融資支持,重點支持發展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戶外、汽車摩托車、自行車、馬拉松、擊劍等運動項目產業,規劃建設一批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體育旅遊綜合體、體育產業園區和體育產業示範基地。

在重慶市政府的悉心培育下,一批效益顯著、影響力強的特色產業、優勢項目和賽事品牌先後崛起,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基礎紮實的體育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除重馬外,世界盃攀巖賽、武隆國際戶外運動公開賽等重量級品牌賽事紛紛落地,培育起渝北際華園、忠縣三峽灣電競館、巴南華熙LIVE等一大批功能完善、業態豐富的體育綜合體。

2017年,重慶市涪陵區利用現代企業制盤活場館資源以及重慶市萬盛經開區辦活辦好羽毛球體育旅遊品牌賽事入選體育產業聯繫點典型案例。2018年,重慶有20個項目入選全國優選體育產業項目名錄,11月初,體育總局經濟司公示了體育服務綜合體典型案例遴選結果,重慶阿依河體育旅遊綜合體和重慶際華園體育服務綜合體同樣入選名單。

具體到體育產業發展的某些細分賽道,重慶市已然走在全國前列。

— 3 —

體育旅遊地圖上線,體育+旅遊持續發展

目前,重慶市體育產業正駛在發展的快車道,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其中“體育+旅遊”的深度融合逐漸成爲重慶城市發展的新名片。

隨着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國人越來越崇尚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遊客開始在旅遊中融入運動元素,體育旅遊儼然成爲一種時尚、健康的新生活方式,深受遊客喜愛,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作爲中國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的重慶,憑藉着體育產業高速發展的基礎,成爲發展“體育+旅遊”的天然載體。

2018年底,重慶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423.99億元,比2017年增長16.9%;實現增加值185.82億元,實現了總規模五年翻一番,佔同期重慶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0.91%,同年,重慶市接待境內外遊客59723.7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344.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3%和31.32%。

爲實現體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重慶培育了一批“體育旅遊精品賽事”“體育旅遊精品線路”“體育旅遊綜合體”“體育旅遊示範區”,充分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培育體育產業新業態。

以雙桂湖國家溼地公園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爲例:梁平區全民健身中心——雙桂湖國家溼地公園環湖公路——一環路——雙桂田園·萬石耕春——中華·梁平柚海。整條線路融合喫住行遊購娛六大旅遊特點,將體育運動和景區景點包攬其中,讓旅客在體驗運動健身的同時,欣賞美景、品味美食。

上個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聯合推出《重慶體育旅遊地圖》,地圖收攬了重慶衆多的“體育旅遊精品賽事”“體育旅遊精品線路”“體育旅遊綜合體”,遊客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合理選擇出行路線,爲重慶全域旅遊、全民健身提供了便利。地圖的出爐無疑將再次推動重慶體育旅遊的發展。

新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如今正散發着無限的體育活力。如是,實現到2022年,重慶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600億元,GDP佔比1%以上,體育產業逐步成爲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目標還會遠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