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归属权爆发了自二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海战。尽管这次战争以英国重新夺回马岛控制权而告终,但英国特混舰队中的3艘42型驱逐舰被击沉了2艘,为何被大家一致看好的42型驱逐舰在此次战争中的表现却如此不尽人意?难道是因为上帝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看似威风凛凛,实则不堪一击。

42型驱逐舰1966年开始设计,1968年设计方案得到了英国海军认可,首舰1970年1月开工,1975年2月16日正式服役,由于首舰被命名为“谢菲尔德”号,因此42型驱逐舰也被称为“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该型舰长125米、宽12米、满载排水量4350吨、舰员312名。动力系统由4台燃气轮机组成,最大航速可达30节。42型驱逐舰对空/对海搜索能力强大,舰上安装有1部1022型对空警戒雷达、1部996型3坐标搜索雷达及2050型搜索声呐等电子设备。武器方面,配有1门114毫米MK-8型舰炮,1套2联装GWS-30“海标枪”防空导弹发射系统,2×3联装STWS-1型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4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还可搭载1架“山猫”舰载直升机。

结合上面的数据来看,“谢菲尔德”号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驱逐舰,且具备一定的反潜和反舰能力,只差一个上台表现的机会就可以成名。可就是这么一款首舰服役只有7年,正处于巅峰状态时的驱逐舰,在马岛战争中被阿根廷空军击沉2艘,这样的结果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1982年5月4日,2架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机采用超低空掠海飞行战术靠近“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距其30公里左右时分别发射1枚“飞鱼”反舰导弹展开攻击。其中1枚导弹被其他舰艇拦截,而另1枚导弹则击中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尽管这枚导弹的战斗部因引信故障没有发生爆炸,但导弹燃料引发的大火则造成20人死亡,整个舰体也被烧得变形,已经无法再继续战斗下去。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在拖拽回国的过程中沉没。就在“谢菲尔德”号沉没半个月之后的5月25日,同型舰“考文垂”号也遭到阿根廷空军多架战机超低空突袭,4枚450斤重的炸弹直接将“考文垂”号送入海底。

英国特混舰队中的驱逐舰在不到1个月内损失2艘,究竟是阿根廷空军太厉害还是42型驱逐舰太菜?首先从战术层面来讲,阿根廷空军攻击“谢菲尔德”号时采用超低空突袭的战术,从而实现一击致命;攻击“考文垂”号时则采用多架同时出击的饱和攻击战术,而“考文垂”号上的防空系统无法同时拦截多个目标,直到被多枚炸弹击中沉没;这两次攻击行动中,阿根廷飞行员战术运用得当,而且将敢打敢拼的劲头发挥了出来,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屡次得手。

考文垂号驱逐舰被4枚炸弹命中后沉没。

再者由于42型驱逐舰上层建筑大量采用铝制结构,使得舰艇一旦起火往往无法扑灭,这也是“谢菲尔德”号沉没的间接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42型驱逐舰各系统兼容性太差,“谢菲尔德”号遭到攻击时完全没有任何反应,这说明其根本没能发现来袭导弹。而当舰队中的其他舰艇发现导弹并通知“谢菲尔德”号后也未见其回应,可见“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通信和雷达系统几乎同时出现故障。

42型驱逐舰无法同时对多个来袭目标进行拦截,这是受到防空系统火力通道和装填效率的限制,算是那个年代驱逐舰普遍存在的局限性。上层建筑采用铝合金材质,也是当年水面舰艇的流行风格。但各个系统兼容性差,作战时故障率高,则是42型驱逐舰自身的设计缺陷。时代的局限性加上设计缺陷,共同造成了英国3艘42型驱逐舰参战2艘被击沉的结果。

皇家海军箭号(F173)正在开赴马岛海域

另外要补充的是,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还有2艘21型护卫舰也被击沉。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不是阿根廷空军过于弱小,恐怕英国都很难打赢这场跨越大西洋的远洋作战。

客观公正、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武器知识科普小站,欢迎关注我的百家号:火器营营长,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