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後,知乎終於要IPO了。

日前,有消息稱知乎已啓動上市程序,上市地點美股或者港股。還有知情人士透露稱,知乎的三家承銷投行已經確定,分別爲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信。

對此,知乎相關人士暫未回應,即便如此,有關知乎IPO的更多細節已經流傳出來。

對於很多人而言,知乎謀求上市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不知道如今的知乎會如何給投資人定義自己。

這一點,知乎自己或許也不太明白。

高估值、背後VC/PE雲集,卻講不好故事

知乎一直是個被資本所偏愛的孩子。

從2010年試開放註冊,到2019年8月F輪融資爲止,這家網絡問答社區已經收穫8輪融資,據科技先生不完全統計,其背後潛伏着創新工場、啓明創投、賽富投資、騰訊投資、搜狗、今日資本、華興資本等超10家知名VC/PE機構。

尤其是知乎的最新一輪融資,令人非常深刻:2019年8月,知乎完成F輪融資,快手和百度進入。在2019年8月完成F輪融資時,坊間消息稱,知乎融資後估值35億美元。Quora估值20億美元。

這其中,當時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受衆羣看起來十分不一致的快手和知乎,默默走到了一起。

對此,周源在知乎上實名回答了一些疑問,他回憶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去年,我和宿華(快手CEO)參加了一個科技會議,席間,我發現宿華在用小號刷知乎,而我也在用小號刷快手,頻次還都不低,我倆相視一笑,差不多兩個月前,我和宿華中午在一起喫盒飯,差不多一小時,我們就把合作敲定了。”

就是這樣一家一上線就被衆多大佬追捧的互聯網企業,上市節奏卻慢吞吞。

2010年毫無異議地成爲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的風口元年,比如社交媒體的崛起、三網融合下的媒介革新。直到2011年初,知乎出現在我們面前。

如今,小米、美團、愛奇藝等都在近年先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進程稍落後的快手,也將在下個月中旬進行聆訊。

通常來說,上市是一家企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是創業歷程的終點,同時也是嶄新未來的起點。

知乎可能是十年之期中最後上市的獨角獸。

有趣的是,知乎一向被視爲擁有最多故事、也最會講故事的中文社區,但眼下輪到其本身充當主角時,我們卻發現,它的資本故事講起來並非那麼簡單。

知乎向“錢”走

在激烈的互聯網角逐中,流量變現是互聯網公司造血能力的關鍵,騰訊、網易找到了遊戲,阿里、京東深耕電商,其他的抖音、百度們則更普遍地依賴廣告。

知乎雖然成立已有十年,在知乎F輪融資的時候,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知乎用戶數2.2億、話題數38萬、回答數1.3億。此後,知乎官方未更新過用戶數據。

在變現方式上,知乎仍未形成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

知乎本質上是問答社區,這也是它爲什麼被稱作中國“Quora”的原因。從這一點來說,其最重要的商業價值,應該是十年來積累的巨量知識。

“盈利難”也是知乎的外國“前輩”Quora的潛在危機。據公開資料顯示,Quora從2016年纔開始通過廣告實現盈利,而且至今,廣告依然是Quora唯一的盈利模式。

近年來,Quora頻頻被外媒詢問,“一家擁有3億用戶的免費知識問答社區,爲什麼能夠估值18億美金?”

目前,廣告收入是知乎主要的收入來源。

靠廣告賺錢的變現模式雖然簡單易懂好操作,但它和知乎本身的調性完全相悖,翻開知乎在應用市場中的評論區,很容易就能找到“廣告軟件”、“體驗極差”的評價。

2016年,知乎上線了付費問答產品“值乎”。“值乎”的功能包括用戶可以付費懸賞進行提問,或者通過付費查看完整回答。問答形式包括文字模式和語音模式。

2016年5月,知乎推出“知乎Live”。知乎Live是實時問答的產品,相當於在線講座。通過支付講座的價格,用戶能進入語音直播間,並進行在線文字提問。

不過,事物都是一體兩面,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大量湧入,知乎似乎已不是那個知乎,一些高精尖的原創者開始撤退,知乎問答質量也隨着內容泛化遭到注水。

此時有人直言,這不就是百度問答嗎?

2018年,知乎推出整合功能的“知乎大學”,一個由“課”+“書”+“訓練營”共同組成的產品體系。

2019年,知乎正式推出“鹽選會員”,會員權益包括付費內容閱讀,已經免費享受部分課程和免費閱讀電子書。

隨着知乎的業務不斷擴張,戰略投資人越來越多,讓知乎的品牌定位越來越模糊。

但除了知識付費,知乎還有其它變現模式嗎?

是的,知乎還在對電商模式展開探索。

2019年,知乎副總裁、會員事業部負責人張榮樂表示,“鹽選會員與廣告業務已經成爲知乎商業化的兩大方向”。

2019年9月,知乎內測“好物推薦”。

2019年10月,知乎直播功能正式上線。區別於知乎Live,知乎直播類似於各種主流的直播平臺,具有用戶禮物打賞和主播帶貨電商功能。

不過,在這些條賽道上知乎並非立於不敗之地。

知識付費業務有得到、在線教育、十點課堂、蜻蜓、荔枝等等同行競爭。

電商直播業務還有b站、抖音、快手等平臺的攪局。

雖然知乎毋庸置疑地屬於頭部平臺,但面對有限的市場容量,擁擠不堪的賽道,和鑽研細分專業、或是實力更加雄厚的對手,知乎仍需要在探索有競爭力的變現模式。

知乎沒有明顯的標籤,講不好故事

在商業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同時,知乎身上的標籤越來越多,但它似乎還沒能找到一張真正適合自己的標籤。

所以,知乎最大的問題開始凸顯:其始終沒有一條持續的、賴以支撐的業務主線。跨度太廣、太雜的業務難以培養核心用戶養成付費習慣,畢竟在單一領域,用戶都可以找到更細分的平臺。

另外,業務之間的割裂感也容易使用戶產生不適感。

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讀者的流失,對內容社區來說都是致命傷。

對於普通用戶和觀察者而言,上市是一個窗口,可以近距離看清知乎,對於知乎而言,巨頭不會放棄自建內容生態,如何保證內容健康和商業化成績單,是知乎要回答好的問題。

如果說快手還有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兩個當下最熱的概念加持,那麼知乎的上市似乎有些缺乏故事。

而且,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知乎上市被質疑爲割韭菜也在所難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