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智能家居依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從1999比爾蓋茨那套歷時7年、斥資6300萬美元打造的"Microsoft Smart Home"落地,到2014年蘋果、亞馬遜分別發佈HomePod、Echo智能音箱產品,緊接着中國傳統家電和互聯網新貴企業紛紛合縱連橫,來來回回折騰了20多年,智能家居到現在爲止,依然並沒有經濟便捷的萬全落地方案。

曾被稱之爲"最聰明的家",讓我們看到了智能家居的美好圖景,爲了實現設備間更穩定地互動和連接,均採用傳統有線系統,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安裝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花銷巨大亦是鐵律,即便是目前部分小區業主實現了居住的智能化,家裏不僅要放個幾立方的機箱,而且這些真正全屋智能的小區房價動輒比周邊小區均價高出七八千/m2,不具備一般家庭普及的可能。

可能有人要說了,換用無線連接不就好了?可是你家書房的WiFi能夠24小時不間斷順暢地接到廚房的智能設備上嗎?

要切斷你家智能設備間的友好交互,幾堵牆足以。

有線佈網複雜成本高,無線連接穩定性弱、接入設備臺數還受限,所以現實中我們目前看到的現狀:大多隻是侷限於單品智能,升級一些的是單系統的智能,比如窗簾自動開合、安防系統和手機的簡單鏈接。而全屋各個場景之間的協同工作的真正智能家居,依然是一片無人區。

想象一下,家裏的起居生活至少會涉及到水、電、光、聲等基礎系統,而這些目前分屬不同產業,不同產業內的產品因爲"七國八制"的標準協議、末端處理能力的差異等原因,屬於基本割裂的狀態,沒能形成高效智慧協同。如果要把這些斷層都打通,需要的是雲、芯片、網絡以及AI等技術的疊加。

言而總之,智慧家庭的落地需要能夠從底層基建到頂層應用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要足夠簡潔、完整,且經濟,或許華爲12月21日在全屋智能發佈會上提出的PLC-IoT基本符合這個要求。

華爲全屋智能落地的基本盤

全屋智能的精髓在於,設備間如何高效穩定連接。

在華爲看來,要實現這個目標,"有線+無線"這兩條腿皆不可偏廢。而相應的未來的全屋智能方案也就有了"兩張網":一張採用PLC家庭物聯總線的窄帶網絡,PLC-IoT技術將電力網和窄帶通訊網合一,可以保證全屋上百個智能設備的穩定連接,組網只需一位電工就可以完成,並能能實現對設備統一管理。

而目前我們能夠高頻用到的智能家居產品中,8成左右聲光水電等系統互聯都只需要窄帶網絡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將佈署成本、管線成本大幅度降低。而對於數據傳輸、性能等要求很高的2成左右的設備,可以用寬帶連接,而這方面,華爲成熟的Wi-Fi6+技術可以讓平板、手機、路由器、電腦等設備自由無死角地覆蓋。

這"兩張網的兩端",一頭連着一個超級主機,一頭連着海量的設備。

先說主機,在此前鳳毛麟角的全屋智能方案裏,這個主機非常碩大。就像前面所說,功能完整穩定的總控制中心基本上要上百個迴路,19英寸的機櫃,佔地至少2平米。房價飛漲的現在,白白浪費幾平米的代價實在是大。而華爲PLC-IoT方案裏,這個主機可以直接嵌在牆體內,身材小巧卻能真正實現全屋智能硬件之間的互聯與協同,既是連接中心,也是影音娛樂中心,還是計算中心和控制中心。並且傳統的光貓、路由器、插線板等設備也可歸在一個4A紙那麼大的盒子裏,告別了傳統的家庭弱電箱混亂的局面。

而另外一頭的海量設備很好理解,主要是來自於華爲品牌的交互、連接和計算等三類核心產品及 HiLink 泛生態單品與聲光水電氣等成套系統構成。

1個主機+2張網絡+N個硬件,組成了華爲全屋智能 ALL IN ONE 解決方案的基本盤。

打通智能家居最後一公里的PLC-IoT

從城市CBD到邊陲遠郊,電流的無處不在成爲現代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而那張繁複密實的電網,成爲目前連接四海人民的最紮實的基礎,如果這張網附加了信息數據傳輸,它就有了無以復加的價值。

從前面的論述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正是基於PLC-IoT網絡,千門萬戶裏的智能家居入網設備才能夠實現無限擴容,且穩定連接,說它是對智能家居設備連接的再造和重生也不爲過。

而華爲今天提出這個方案,並非一日之功。從2017年,華爲就已經和電力、交通、消防、金融等各行業解決方案合作伙伴開展聯合創新,構建了配電物聯網、智慧用能、智慧路口、智慧金融、智慧消防、智慧助航燈等多種創新解決方案,也有超過100家合作伙伴基於該技術將和華爲展開新的產品和方案的集成創新。

數據不會說謊。2019年12月19日,"華爲PLC-IoT生態聯盟"成立,73家初始成員對這個技術的支持和站臺,可以看到該技術的廣闊前景和蓬勃生機。

曾經深耕數年的PLC 技術,靜默無聲中豐沃了華爲全場景智能家居的土壤。

華爲用專業審慎的視角,在深耕多年後纔將全屋智能用樸素親民的方式,傳播給越來越多的大衆。華爲PLC-IoT正在走一條前無古人的開創式道路。

華爲只做可IP化的交互設備

2020年8月,《2019-2020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中顯示,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突破12億,設備連接量佔全球比重超60%,2019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同比增長25%。

多元、長尾的智能家居設備市場長期的生命力和延展力,但是華爲不爲所動,在戰略性和商業化的雙重考量下,始終堅持做好"基礎設施",而這,恰好也是華爲HI-link生態繁榮的本質。

發佈會上,餘承東表示目前HiLink已覆蓋150+品牌、4000+SKU、800+合作伙伴,超過2.2億的IoT設備,可以爲家庭全屋智能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選擇。

"華爲會做的產品一定是可IP化的",華爲消費者業務IoT產品線總裁支浩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

華爲消費者業務IoT產品線總裁支浩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華爲"不得不做"的爲數不多的硬件裏,電視已經成爲越來越重要的一塊。

在12月21日的發佈會上,以全屋智能被放到同等重要的產品還有華爲智慧屏家族的全新成員S系列。

除了至高支持120Hz高刷新率、分佈式遊戲、智慧屏K歌、可視門鈴等亮點功能外,"常用常新"是這款智慧屏帶給大衆感受最深的標籤。在以往人們的認知裏,電視可以通過版本升級來修復一些BUG,而華爲智慧屏打出的概念是通過升級,可以給消費者在不同階段帶來全新的功能、新的使用場景,新的UI界面,實現智慧交互不過時、跨屏體驗不過時、IoT控制不過時和影音娛樂不過時,讓你時不時都覺得自己擁有眼下最新的智慧屏產品。當然這些規則同樣適用於V 系列、X 系列。

在華爲看來,智慧大屏是全屋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之一,它是智慧交互中心、跨屏體驗中心、 IoT 控制中心和影音娛樂中心。相比手機、音箱,華爲智慧屏遠場拾音、更大屏幕等優勢,無論是作爲語音入口還是HiLink 生態管家,都有更好的控制體驗、更直觀的信息呈現和更多的交互可能。

作爲華爲全新智能家居子戰略的首款落地產品,全新的S系列智慧屏是同價位段產品中首次支持 120Hz 高刷新率的產品,而分佈式遊戲、大屏 K 歌等特色更符合年輕人的語境,"這個系列相當於華爲手機中的nova系列,定位中端市場"。餘承東在發佈會上向大家直接乾脆地展示該系列產品的清晰定位之餘,也讓我們看到了華爲搶佔智慧家庭場景主入口的決心。

寫在後面:

"智能家居要做好連接,所以我們做了WiFi6+路由器;要做好交互,所以我們做了音箱、智慧屏;怎麼把所有產品有效整合協同起來,還缺少一個智能主機,就有了PLC-IoT方案。"從支浩的發言裏,可以看到,華爲在1+8+N的全場景戰略裏的每一步都有其自恰的邏輯。

而在此次發佈的產品和技術之外,"常用常新"則是PLC-IoT和全新的智慧屏S系列裏反覆強調的關鍵詞,透過它我們也看到可貴的價值觀,那就是不斷通過自身底層邊緣技術創新的革命,帶給消費者最大的實惠。而這,也終將反向促成消費者對於華爲產品的買單和品牌的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