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苄西林鈉爲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無臭,味微鹹,有引溼性。磺苄西林鈉在水中極易溶解,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無水乙醇中極微溶解,在丙酮、氯仿或苯中不溶。

磺苄西林鈉屬廣譜半合成青黴素類抗生素,對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屬、腸桿菌屬、枸櫞酸菌屬、沙門菌屬和志賀菌屬等腸桿菌科細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流感嗜血桿菌、奈瑟菌屬等其它革蘭陰性菌具有抗菌作用。

1971年,Novicl.H等在日本藥學年會上首次提出磺苄西林鈉,此後,日本武田製藥株式會社在1972年8月以Lilacmin的商品名取得該藥品許可,並於1973年1月開始出售注射劑,隨後磺苄西林鈉在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多個國家上市。

我國於1985年實現了磺苄西林鈉原料藥的仿製,但受相關技術的制約,國內磺苄西林鈉行業遲遲無法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隨着國內部分相關企業在磺苄西林鈉合成工藝方面實現了突破,實現了磺苄西林鈉原料藥的規模化生產,爲其製劑的生產及推廣提供了原料基礎;同時,磺苄西林鈉於2009年被列入《國家基本醫保藥品目錄》,爲其臨牀應用及推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年磺苄西林鈉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磺苄西林鈉原料藥市場規模超過2億元。

近年來,人們對磺苄西林鈉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對注射用磺苄西林鈉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磺苄西林鈉需求量也呈現不斷增加的態勢。受市場需求增加的驅動,我國磺苄西林鈉獲得生產批文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但由於磺苄西林鈉酰胺側鏈合成的難度較大,這些新增的企業相關技術水平一直無法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產品供給主要被福安藥業、蘇州二葉製藥所壟斷,行業處於壟斷競爭狀態。

新思界行業分析師表示,目前我國磺苄西林鈉行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不斷提升。但與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磺苄西林鈉行業工藝技術、發展水平等都相對滯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磺苄西林鈉行業的發展。未來,隨着相關技術的不斷攻克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斷增長,我國磺苄西林鈉行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