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改革开放之初,考入大专院校,跳出农门(包括城市青年)的一批学子,参加工作后,很快就会把谈姻论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因为,那时学子们多是离届生,年龄普遍偏大,不少已大大超过了国家提倡的晚婚晚育年龄,着急是肯定的。

但再着急也得有一个标准不是?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在县城的一个局里当办事员。我同办公室的已婚男士对我找对象都很关心。其中有一位同事就对我说,现在找对象也讲究门当户对。他举例说,县人武部的一个部长,他的女儿就嫁给了一个县干的儿子;县某个行长的儿子就娶了县财办主任的女儿,等等。这话让我这个刚跳出农门其貌不扬的小青年感觉很不是滋味,对“门当户对”自然出生一股讨厌之情。

我有一个同学,我们一起在这个局工作。我找对象还八字没见一撇呢,他却宣布要结婚了。也难怪,我这同学虽然也是农村出身,但个头高高,眉清目秀,人长得如电影演员一般,找对象也就容易许多。

后来,我的这位同学提起当初急急找对象一事,总结道:“我当时找老婆,就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对方要是个女的,第二,要有工作。”这里所说的工作,就是有一个固定工的身份,不管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还是在集体所有制单位,只要有工作就行。

这么漂亮的小伙子,当时择偶的标准确实够低。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平均起来,这也算得上一种“门当户对”,或者叫“半斤八两”吧。男的比女的优秀许多,但男的出身农村,女的整家都在县城,彼此综合一拉就平了。

其实,关于“门当户对”一说,一直是中国古代婚姻的标准。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庶族之间仍然禁止通婚,违者必究。

隋唐时期,士族制度逐渐消失,但“门当户对”却一直成为古代婚姻的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如明清时期的“秦淮八艳”董小宛,貌美如仙,琴棋书画样样俱佳,更重要的是她贤淑温良,知情懂礼。然而,即便她与才子冒辟疆爱得如胶似漆,死去活来,最后也只能做妾,不能作为冒辟疆的正室,也即妻子。

古代婚姻制度承认妻的地位,必须经过“六礼”的程序。丧妻之后,男子再娶妻,称作“继室”或“续弦”,以示与原配的区别。纳妾的形式等同于人口买卖,不仅不及原配的地位,甚至比继室的地位也相差很大。

当然,有婚娶也会有离异。历史上著名的离异例子莫过于陆游与唐婉这对恩爱夫妻了。他俩这么恩爱为什么会离婚呢?原来,是婆婆对儿媳唐婉不满,婆媳矛盾大。

古时候所谓的离婚,主要就是指休妻,往往妻子拿着一纸休书就必须离开婆家,重回娘家,想从一而终、白头偕老都不能。

不过,在封建社会,丈夫休妻也不是随意妄为的,也要遵守封建礼教。我国古代的“礼”和“法”就为男子休妻规定了七种理由,即“七出”,也即妇有七去:一是不顺父母去,二是无子去,三是淫去,四是妒去,五是有恶疾去,六是多言去,七是窃盗去。

不顺父母,这里的父母是指公婆。儿媳不孝顺公婆,或得不到公婆的欢心,即可成为丈夫休妻的理由。如是,陆游休了爱妻唐婉,在当时也就是一种正当的“离婚“理由了。

封建礼教在规定了“七出“的同时,也规定了在三种情况下,丈夫不得休妻。就是说,即便妻子犯了“七出”之戒,丈夫也不得将妻子休弃。这三种情况被称之为“三不去”即“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有所取无所归”,是指妻子无娘家可归、无所依附的,丈夫不能把她休了。

“与更三年丧”,说的是,公婆任一方去世了,儿媳和丈夫一起服过三年丧的,此后,丈夫不得休妻。

“前贫贱后富贵”,是谓妻子嫁到夫家时,夫家家境贫寒,或一般,妻子与丈夫患难与共,共苦同甘,使家业兴旺,富贵荣华起来。这个时候,丈夫不能因为有钱了,有身份地位了,就找个理由把妻子休了。封建礼教不允许这样做。如丈夫真的这样做了,硬把妻子休了,不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还会受到封建礼法的制裁。

限制富贵者休妻,其真正的作用有多大,还真不好说。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这么一句流行语:“男人有钱就变坏。”这话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却反映出一种相对普遍的社会现象。记得多年前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个小品里说过这样的台词:“老板的媳妇有大的吗?”

这个“大”是指年龄。既然是老板,那多半是有钱人,富贵之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富贵男人,娶的老婆是个顶个地小,彼此相差10岁,20岁,甚至更多也不新鲜。这当然是对那些有钱人,特别是原先平平,后来有钱者,抛弃原配,另寻新欢的辛辣讽刺。

古时候可以规定男人富贵后“糟糠之妻不下堂”,不得和共忠难的妻子“离婚”。现在,社会进步了,婚姻以爱情(这是个说不清的东西)为基础,当然不能硬性规定有钱人不能离婚。但不可否认的是,却也给一些先贫后富的“钻石王老五”们留下了“可乘之机”。

有钱有势的男人诱惑多,古今皆然。何况古往今来,钱确实不是个坏东西呢。既然人家有钱,为何不能过另一种生活呢?

我农村老家的那个庄上,有四五个大龄男青年,一直未找到对象。对此,我的一个老辈邻居说,过去,哪有那么多寡汉条子,那时候男女不拜堂一面也不能见,根本不知道对方长啥样,家里啥情况,都是媒人说了算。女方过了门,发现男人再不好,也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现在好了,婚姻自由,却找不到媳妇了。

如果我的这个老辈邻居知道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又会作何感想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