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學生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對提升學生成績具有很大幫助。

對於理科來說,做理科的題目經常要用到很多公式,我們不僅要靈活運用,還要清楚公式的推理過程。在文科的學習上,不僅要背誦各種文學流派及其特點,還要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鑑賞作品當中。身爲學生,我們對於某些知識理論,不能停留在知識的表面上,我們要知道它的來源、演變過程等,對知識的概念有一個清晰準確的把握。就拿數學公式來說,公式可以說是一個現成的解題套路,但有時候套路也未必管用。數學公式千變萬化,一條公式又可以演變出數條公式,所以我們必須清楚公式的推理原理,掌握核心技巧,做題時就能舉一反三,什麼題都難不倒你!

想要掌握知識,你就要有一個駕馭知識的頭腦。我們不要依賴老師給我們總結出來的知識原理,我們一定要對知識有自己的理解,那麼這就需要大家有一種深度思考的習慣。只有經過深度思考,知識才能完成真正的轉化,才能真正地爲我所用。在學習的過程中,當遇到問題時,不要輕易放棄,要迎難而上。發現問題也不要立馬求助他人,要先進行獨立思考,動動腦筋,依靠自己去找出正確答案,這樣纔有助於提高思維能力。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知識之間具有關聯性,我們要學會將知識整理成一個知識體系,從掌握單個知識點到掌握整個知識網,這就是由點入面的學習過程。

學習要深度閱讀。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於每個科目來說都十分重要。在複習備考期間,很多同學都會有一個錯誤做法,他們寧可多刷題,也不願去迴歸課本,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並不是說練題就不好,課本和習題同樣重要,但我們不能因爲做題而忽視了課本的閱讀。我們要時不時翻閱課本,要深入學習課本,對每個知識點都要理解透徹,以後做起題來也會倍感輕鬆。

語文老師會要求學生閱讀經典名著,閱讀也講求深度,我們要改變以往被動接受信息的閱讀模式,我們要帶着問題去深度地閱讀文章,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樣的收穫會更大。

學習還需要有常識思維。部分學生答題經常不經過深度思考就直接拿公式往上套,這樣解題得出的結果往往不靠譜。在做題時,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時不時反問自己:“這麼做符合實際嗎?科學嗎?”尤其是做選擇題時,經常這樣反問自己,有些錯誤答案就能輕鬆排除掉,有時候連推理、演算的過程都省了,對於提高做題效率很有幫助。養成這種習慣也可以促使大家完善思考能力,也能給我們帶來學習上的樂趣。

學習不能停留在淺層表面上,學習任何科目都不能偷懶,要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學習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本文編輯:小魚乾

(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