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大秦賦》已經播放到了50多集,除了戲份最多的秦國之外,其餘各國也很熱鬧,不是合縱攻秦就是想扶正成蟜取代嬴政或交好於秦國,國君也都一一登場,唯獨齊國除了公主離秋嫁給秦王嬴政露了次面,整個齊國只是偶爾有使者出使他國,幾乎不見齊國君臣的身影,那麼齊國曾強盛一時,爲何戰國後期卻逐漸淡出了視野?原因有三。

第一,齊威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先後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擊敗強大的魏國,直接把魏國趕下了霸主寶座,歷史由此進入齊、秦、楚三強爭霸的時代,不過實力最強的還是齊國,秦國雖然經過商鞅變法軍事實力大幅提升,但比起齊國還是略有不如,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桑丘之戰中齊國戰勝秦國,秦惠文王自認爲實力不如齊國,於是派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齊威王謝罪。

齊湣王時期,楚國逐漸衰敗下去,但齊國依然強盛,齊湣王和秦昭襄王並稱東西二帝,齊、秦兩國成爲天下最強的兩大諸侯國,不過齊宣王和齊湣王幹了兩件事直接埋下了齊國差點亡國的禍根:一是燕國子之之亂,齊國趁火打劫攻入燕國都城之後幹盡了壞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燕昭王即位後銳意進取欲報差點亡國之仇;二是齊湣王不顧各方默契出兵滅了宋國,使得各諸侯國對齊國抱有很大的戒心,由此引發了合縱攻齊。

前284年樂毅五國伐齊給了齊國當頭一棒,雖然最終復國但元氣大傷,早已不復齊威王、齊宣王和齊湣王早期的霸氣,勢力大損的齊國心灰意冷,逐漸不再參與六國合縱事務,和六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長平之戰時甚至連糧草都不願意借給趙國,第四次和第五次合縱攻秦,趙、魏、楚、韓、燕組成聯軍,唯一缺席的就是齊國。

第二,秦國遠交近攻策略的影響:範睢入秦之後向秦昭襄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簡單點說就是優先進攻和秦國接壤的韓、魏、趙等國,籠絡和秦國隔得較遠的齊國和燕國,秦國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取得了成效,在秦國的主動示好之下,齊國無居安思危之心,認爲有趙、魏、楚、韓擋在前面,齊國可以優哉遊哉的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第三,燕國同樣也被秦國拉攏,爲何唯獨齊國獨善其身呢?這就不得不說到齊國本身了:齊王建於公元前264年即位,在位時間長達44年,前期大權在太后手中,太后去世後掌權的換成了相國後勝,後勝的貪財和趙國相國郭開有得一拼,在秦國的重金賄賂之下,後勝力勸齊王建不要出兵和援助其餘五國。

所以戰國後期曾稱霸一時的齊國就這樣成了打醬油的角色,袖手旁觀不再參與六國合縱攻秦,等到秦國滅了韓、趙、魏、燕、楚國五國之後兵臨城下,國內政局混亂、軍心懈怠的齊國不戰而降,秦始皇由此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壯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