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報 東瀛歲月

作者:可 越

就在前兩天,6歲的小兒子皆可突然問了一個問題:“媽媽死了以後,可以去天堂是嗎?”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嗯,媽媽可以。”

皆可耷拉着小腦袋說:“我撒謊了,只能去地獄。”

雖然沒明白他說過什麼謊話,但直覺這問題還有點小嚴重,我蹲下來,摟住皆可,看着他的眼睛,說:“去天堂呀,地獄呀,不是一件撒謊的小事決定的。老天爺要看長長的、長長的一生,這個人是不是經常做好事啊,是不是經常幫助別人啊,是不是好人啊,然後到很老的時候,決定誰上天堂,誰去地獄。”

皆可點點頭,眨巴着小眼睛問:“那小偷呢?殺人的人呢?”

“哦,那有可能去地獄。”

“那撒謊的人呢?”

我摸着他的小腦袋,看他濃密黑黑的頭髮可愛地立着,不由得笑了:“撒謊的人呢,只要過後慢慢地願意和媽媽分享實話,並且在長長的一生裏,儘量多說實話,也是不會去地獄的。”

皆可有點如釋重負,笑眯眯地揮舞着怪獸拳,拉着媽媽的手去保育園了。

送走皆可,我一直在想:“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有很多的糾結和未知,需要我們好好和孩子說話。比如殺人犯和小偷就一定去地獄嗎?真不能一概而論。”6歲的小孩,已經如同一個小小哲學家,在拷問大人的心靈了。

前幾天,niwo成長學院讓我做線上嘉賓,講的題目就是:“孩子的樣子就是家庭的縮影。用心傾聽孩子是重要的一環,也是最難做到的,該如何去練習呢?”niwo總是做很好的成長課程。

《靜悄悄的革命》的書裏寫過:對教師而言,傾聽遠比發言更重要。做老師的,真的要少說多聽,做家長其實也一樣。具體怎麼樣能做到用心傾聽孩子說話呢?我家是這樣。

1.孩子回到家,有一個抱在身上說話的環節。

9歲和6歲兩個男孩,大概是媽媽最後可以抱兩年的年齡。他們在學校和保育園“小社會”裏一天,一定會遇到很多摩擦,努力忍耐,所以每次兩個兒子——你可皆可看到媽媽,都會特別開心地撲到媽媽懷裏,說:“媽媽,我想你了。”想的不見得是媽媽本尊,也許是能讓他鬆口氣的家庭氣氛。趁着“久別重逢”,抱着說幾句話,問問他開心不開心的事情,孩子會很放鬆。因爲過不了半個小時,家裏又會因爲作業易硝煙瀰漫。

2.每天晚上關燈後,設置一個說話時間。

兩個孩子住在兒童房,上下鋪。10點左右關燈,我會站在上下鋪的牀頭,聽聽你可講講心情,聽聽皆可腦洞大開的創意,這時的孩子,特別喜歡和媽媽說“知心話”,關了燈,孩子和媽媽的情緒相對比較平和,媽媽通過語言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時的語言對孩子有很強的定義作用,多鼓勵,越過雞飛狗跳,孩子能心情舒暢地睡一覺。

3. 一起學習,改變自己。這個年齡的男孩,真指不上能獨立自主地寫作業。所以,陪伴,一起學習,是成績提高的硬道理。孩子會模仿父母學習的樣子,懂得如何學習。一起學習,聽孩子發發牢騷,無他,傾聽,改變自己,也能改變孩子。

昨天你可皆可在家附近的小公園裏,捉了16只小龍蝦。你可滔滔不絕地給我講美國小龍蝦和日本小龍蝦和公母的區別以及各種恐龍昆蟲的不同種類及特性及其他種類的水中生物——努力傾聽了,可真是沒聽懂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