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的祕密。

文/阮錦程

北京時間12月23日週三,韓國LG電子的股價大漲接近30%,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因爲LG電子公司宣佈將與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Magna International),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

來自LG電子方面的消息,合資企業暫名義爲LG Magna e-Powertrain,估值10億美元,將生產電動馬達、逆變器和車載充電器,以支持全球日益向汽車電氣化的轉變。LG電子表示,LG將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麥格納將持有49%的股份。

另外該合資項目將涉及位於美國、韓國和中國LG的1000多名員工。最後強調交易尚待LG股東的批准和所有必要的監管批准,預計將於2021年7月完成。

其實LG造車並非什麼新聞,早在兩年前他們已經涉及此行業,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等項目。不過在此期間一直比較低調,都幹過什麼,取得了什麼成績大家可能也想不起來了,也因爲大家覺得LG電子身份與汽車聯繫不起來。

不過這方面麥格納懂。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是一間汽車業務範圍非常廣,擅長整合的企業,他們認爲:“LG將幫助麥格納加快電動化部件的上市時間和製造規模,而軟件和系統集成則是麥格納爲此次合資公司帶來的強大競爭力。”

麥格納在電動動力系統和世界級汽車製造領域的優勢,而LG在電機和逆變器開發方面有專長。

雪佛蘭Bolt EV的電驅動由LG提供

其實國內不太熟悉的雪佛蘭Bolt EV,就是由LG電子提供電機、電池組和其他組件。另外由麥格納奧地利格拉茨工廠代工生產的捷豹I-PACE,也有LG的技術支持。可以說LG在電動汽車零部件的開發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麥格納爲大衆MEB平臺車型提供三合一電驅動

麥格納預計到2030年,電機、逆變器和電驅動系統市場將出現顯著增長。未來的LG Magna e-Powertrain合資公司,可以提到衆多的電驅動零部件產品,客戶也可以定製整個集成電驅動系統。

放眼世界,電動車的關鍵技術包括電池和電驅動等方面,其中關鍵的電池技術和產能門檻很高,相當於IT界的CPU級芯片難度,目前依然由寧德時代、LG化學、松下等壟斷,車企很難進入。

但在電驅動等技術方面,包括零部件廠商和主機廠都非常積極搶佔這個技術高地。而由電動馬達、動力控制和驅動齒輪集於一體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正是主流方向,爲此技術電動汽車供應商之間的也掀起整合浪潮。

博世的三合一電驅動

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博世、麥格納、博格華納都帶來了他們最新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甚至包括華爲——華爲的展臺上一半技術是與智能駕駛有關的,另一半就是三合一電驅動的各種部件。

今年10月,汽車界有一則更大的新聞:博格華納完成對德爾福科技的收購。這些源於今年2月的收購項目,博格華納將收購德爾福科技的所有股權,價值約33億美元。

博格華納和德爾福都是汽車零部件巨頭,在電氣化的時代轉眼就收購了,感覺就像當年波音把麥道收購一樣讓人震驚。

而真正能讓博格華納下手的,除了德爾福在商用車市場的份額外,還有就是德爾福在電驅動方面的領先技術。博格華納這樣評價:“此次收購將增強博格華納在電子和功率電子產品方面的技術實力和業務規模,鞏固其在電驅動系統領域的領導地位。”

博格華納爲威馬EX5提供電驅動

不止如此,德爾福擁有業內領先的功率電子技術、優秀的人才、成熟的生產工藝、完善的供應鏈和龐大的客戶基礎。合併後將提供整套集成和獨立功率電子產品(包括高壓逆變器、轉換器、車載充電機和電池管理系統)以及支持服務(包括軟件、系統集成和熱管理)。

汽車世界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擁抱電氣化,正如LG汽車零部件解決方案公司總裁Kim Jin-yong所說:“製造商需要革新以保持電氣化的領導地位,LG汽車零部件業務進入了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增長機會。”

而與各大企業單獨行動相比,合作將發揮各自的優勢,將更快地改變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市場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