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一個叫小寨的地方,這個位於長安路上的街區,衆多知名高校薈聚,還有最繁華的賽格購物中心,熙熙攘攘的繁華文化商業中心,隱身着一個始於晉,興於隋唐的寺院--大興善寺。深秋的午後,走進小寨十字西北的寺院,一棵棵柿子滿枝的庭院,一個個黃葉映襯的殿堂,給了走過的秋日靜謐。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西安上學時,就經常去小寨的大興善寺,記憶裏的寺院是園林佈局,古色古香的園林裏,有南北分佈四進庭院。再次走近,山門已經變爲新建築,走進寺院,彌勒殿、五佛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觀自在菩薩殿)依然保留了老殿新修的佈局,寺院東側少了園林,多了建築,那些標明古樹木保護標誌的國槐、側柏講述着千年古寺的往事。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5公里的小寨興善寺西街。始建於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公元265— 公元289年),距今1700餘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爲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由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曾在寺內翻譯佛經和傳授密宗。大興善寺因此成爲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成爲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

深秋的興善寺,最炫目就是一棵棵碩果累累的柿子樹,殿堂前,房屋後,最多的還是去舍利塔的西邊庭院,一棵棵柿子樹依偎了高大的古建築,一顆顆紅紅大的柿子掛在枝頭,柿子後的屋檐、老屋,還有屋頂的鴿子,與柿子在不同的視角里,呈現着國韻畫境,而庭院後的西安音樂學院的一聲聲歌韻,給賞柿的靜謐增添了另一種韻境。

深秋的銀杏在鬧市靜地依然有些綠意,畫粱在秋葉後敘述着寺院內秋天的進程,金色葉子後的牌匾也有了畫的韻味,遠眺近觀裏,古老寺院的新葉,在一歲一枯榮裏,描繪着四季的故事。

圖文:辛秋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