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資源稟賦從來就是“多煤少油缺氣”,國內煤炭儲存量正常供應用電需求基本沒問題,造成現在這個情況,主要還在於能源供應和電力調配。

一是有煤用不上。能源結構在調整,人民對美好生活有嚮往,對綠水青山也有追求,山西今年已經不是全國產煤第一省了。國內能源生產結構調整,讓現階段能源供應較爲脆弱。當然,我們也看到了近期煤炭開採力度的有序加強,主要還是爲了應付當前形勢吧,長期來看,煤炭開採會保持一個較爲穩定狀態。

二是有錢買不到。煤炭價格上漲不是無序的,特別是在計劃性和市場性兩重特性影響下的能源行業。一方面,供應雖然在加強,但是計劃指標並沒有完全放開,另一方面,火電企業去年虧損面都已經接近50%,作爲市場主體,高價採購虧損維持電力供應的動力也不十分強烈,畢竟本身日子都不好過了。所以價格上漲並不離譜,但是關鍵還在於供應,因爲煤炭供應不放開,所以有錢也買不到。

三是有電送不出。資源稟賦與用電負荷不匹配的問題是中國能源結構的另一個特點。現階段大力發展新能源,中國有“3060”承諾,也說了2030年風電光伏裝機容量超12億千瓦。問題在於中國風資源、光照資源的一類地區都在“三北地區”,而“三北地區”人口較少、經濟社會發展較爲落後,用電需求不高。用電負荷的東南沿海地區又電源建設又不充足,人多地少地價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環保要求高等等原因吧。

以上三個問題,疊加了當前時間點的特殊性——枯水期、寒流、聖誕節+海外疫情,直接造成了用電荒。

從地域上看,這次受影響最大的三個省份,湖南,浙江和江西。湖南的邏輯最簡單——煤炭儲備過少,這一次冬季供暖季的寒流加上傳統的冬季水電枯水期,直接造成了火電的高負荷。加上上面我們給大家講的電力外輸的侷限性,擊穿了湖南的電力系統。

浙江的話,由於疫情的影響,海外工廠大面積停工,原本中國的製造業需求以及訂單就是爆滿,加上聖誕節、新年來襲,海外需求全面壓到國內的小工廠。導致江浙地區很多工廠滿負荷運作。從而造成了電力的短缺。

至於江西,給大家講個小故事,2014年開始,雅中直流就開始規劃,把四川的水電通過特高壓輸送給江西在內的幾個省份。但是江西政府對於這件事兒一直是強烈反對。原因很簡單——因爲電力的生產在四川,消費卻在江西,花了錢還收不到稅也解決不了就業,對於當地而言就是賠本買賣。

想想也不難理解,江西現在一年的用電總量就是大約1200億千瓦時,雅中直流一年能夠跨省輸送的電力是300多億千瓦時,一下子喫掉1/4的市場份額,江西本地的發電企業估計是要哭出聲的。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江西成了我國中東部地區唯一一個沒有特高壓落點的省份。從這個角度上應該就能夠解釋,爲什麼極端情況造成了當地的電力短缺。

所以目前看,電荒的本質並不特殊,也不是什麼要命的事情。資本市場也好,實體經濟也罷,我們最重要的是充滿自信的繼續沿着確定的方向前進

盤後最新消息,一年一度的重磅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召開,週末我們會結合會議重點,爲大家做出核心獨家解讀,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