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病毒變異、脫歐延期、政府“空心化”,16萬在英華人冷靜“家裏蹲”

聖誕節前夕,由於英國境內新冠病毒的毒株變異加速了傳播速度,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20日緊急宣佈對倫敦實施封城計劃。隨後不久,多個國家及地區宣佈切斷與英國的交通往來。

據《每日電訊報》23日消息,目前英國已遭到了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拉黑”,限制英國旅客入境。不僅如此,英國希斯羅和蓋特維克兩大機場有不下100架航班取消了飛行計劃。

12月20日,英國《鏡報》封面責怪英國首相鮑里斯讓他們錯失了聖誕節。(圖片來源:鏡報)

據英國政府22日發佈的最新感染數據顯示,單日新增36804例確診病例,增長幅度達61.2%,創新冠病毒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多家英媒稱,鮑里斯接下來可能會宣佈將更多英格蘭地區的城市納入最高級別的4級(Tier 4)封鎖中。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12月中旬,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脫歐貿易協議談判進入了新一輪的“加時賽”。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延期,無疑讓硬脫歐的可能性上升。

但即便是在疫情和經濟的雙重打擊下,今年由於美國對華留學政策不太友好,反而導致選擇留英的中國學生大增。據鳳凰網此前4月的報道,目前在英國生活的華僑華人大約有16萬人,其中近一半生活在倫敦。面對英國如此前景不明的未來,在英國學習或工作還是值得期待的事情嗎?

在英華人冷靜“家裏蹲”

此前多家英國媒體報道稱,法國宣佈暫停英國客運及貨運交通入境,聖誕節期間新鮮食品供應可能出現“嚴重中斷”。英國交通運輸及食品行業也警告稱,英國對外海陸空全面遭到封鎖,恐面臨食品進口供應中斷的風險。

消息一出,不少人十分擔心今年3月在英國曾出現過的超市斷貨潮將再次上演。

然而,與國內家長“乾着急”不同的是,與時代財經記者聯繫的多位留英工作或學習的中國人均表示,目前英國的封鎖政策並沒有外媒報道的那般嚴峻,反而在經歷了前兩輪大封鎖之後,大家都習慣了封鎖的生活,冷靜地選擇在家裏“蹲”。

在英國倫敦金融城工作的Bethany稱,“雖然我覺得整體管控力度不夠,但是倫敦的街道上有不少警察一邊巡邏一邊提醒民衆保持社交距離,並且此次超市沒有出現斷貨潮的現象。”

而Bethany的公司也安排她在家工作了9個月。據她瞭解,周邊華人也是在家辦公居多,個別需要線下工作的工種也都保持嚴格的社交距離。

另一位在英國曼切斯特大學讀博的Gabby向時代財經坦言,“我在曼城,完全不覺得有任何新的變化。我之前還特意去詢問了超市店員供貨的問題,得到的回覆是在封鎖前後可能會受到影響,但是英國超市都提前做足了囤貨的安排,還安排了不少本地供貨商供貨。再加上政府出臺明確政策後,缺貨可以迅速跟上。”

她還指出,實際上英國自進入10月份以後就一直處於半封鎖的狀態,曼城從九月份開始一直是3級的大封鎖,餐廳不能堂食,大型商場也一直都是關門狀態。“目前在經歷了2輪封鎖後,大家都摸索出抗疫的經驗了,相關制度也都被建立了起來。各部門實際上都在井然有序地運作,輝瑞疫苗的接種工作也已經展開了。”Gabby說。

對於此次倫敦的封鎖級別一夕之間從2級躍升至4級的原因,Gabby認爲,可能是由於倫敦此前一直處於2級封鎖狀態,不少線下商場都開門營業。而臨近聖誕節,當地的商場本身就折扣力度更大、選擇更多元化,因此不少人會選擇湧入倫敦進行聖誕購物。

此外,英國人也並沒有想象中那般不守規矩。Gabby稱,本想在聖誕節與朋友一起去英國湖區觀光小住,但是沒想到偏僻如湖區且封鎖級別僅爲2級的地區,酒店和民宿老闆都放棄做聖誕季的生意,均表示不對外開放。而她周邊的朋友,無論中外,均對今年的聖誕節沒有期待,並沒有大規模密集性聚會的打算。

“空心化”的英國仍受留學羣體青睞

如此看來,英國人的“佛系抗疫”與外媒渲染的緊張氣氛非常分裂。對此,劍橋大學博士、英國埃克賽特大學副教授殷之光在近期接受時代財經專訪時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英國僵持不下的脫歐談判,都在英國公共媒體上引起了很多有趣的話題,但這也導致它們成爲了媒體事件,而非行政事件。

12月20日,多家英國媒體的頭版頭條。(圖片來源:衛報)

“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英國政府管理的行政機構一直都在空轉。在90年代託尼·布萊爾執政時期,就一直宣揚推進撒切爾(英國前首相)那套私有化的說辭。布萊爾甚至將養老體系、醫療衛生服務等牽涉國計民生的,全都一步步私有化了。如此一來,英國政府實際上已經剝離成爲一個無法再提供任何有效公共服務的角色了。大量可提供公共服務的核心職能都被政府變賣了,整個政府也就空心了。”殷之光說。

從更深層次來說,殷之光認爲英國政府空轉的根本原因,是目前英國的政治生態已經不再是建造統一國家的共識,民主選舉出來的首相只對那一小撮擁護他的選民負責。“從2016年的英國大選開始,英國首相候選人在電視演講中用言語調動選民爲自己投票的形式,就跟當年超女唱歌完之後大家感動得去投票一樣。超女選拔可是非常商業化的行爲,而英國首相的拉票演講也都成爲了一個個無法兌現的廣告。”

然而,即便英國的光輝不復往昔,仍然有不少留學生想借脫歐的良機留在英國工作。

這個良機就是英國政府在2019年9月重啓PSW工作簽證,爲2020-2021年畢業的國際學生提供2年的工作簽證,此舉旨在彌補脫歐後人才的流失。而在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執政期間,非歐盟畢業生停留時間僅爲120天。

2019年9月12日,英國駐華大使館發佈消息稱,英國政府重啓PSW工作簽證。(圖片來源:英國政府官網)

於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雖然今年英國經歷了疫情和脫歐的雙重衝擊,但Gabby和Bethany均在接受採訪中提到,還是有不少留學生選擇留英工作。

除了因爲美國留學簽證諸多限制以外,Gabby今年還發現身邊多了不少來英國讀第二個碩士學位的學生,其中不少是抱着拿2021年的PSW簽證的目的。“實際上對中國留學生來說,脫歐反倒是好事。因爲在簽證問題上,現在我們又與歐盟學生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了。”

而Bethany則表示,她身邊選擇回國和留英的都有,關鍵還是要看個人選擇。此前也有朋友向她透露,會優先考慮中國香港的工作機會,因中國香港與英國金融體系相近,也離家更近。

此外,還有不少人擔心英國脫歐後,倫敦金融城會被歐洲其他國家取代。但殷之光則指出,金融城和英國本來就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實際上受到脫歐的影響微乎其微。

“在整個脫歐討論中,金融城的佔比非常低。其一是英國政府認爲金融城內的投行有足夠的能力照顧好自己,而投行的資本家們也確實早有謀略;其二是倫敦的優勢在於英鎊市場和美元市場之間的關係,因此對投行來說只要在歐盟地區多設立一個發行歐債的總部就行了;其三,跨國金融機構要保持24小時的交易流動性,因此現有倫敦金融城的點位不會被輕易放棄。”殷之光如此說道。

(時代財經記者谷霓裳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