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不舒服不是什麼大毛病,不會危及生命。

就是很難受,一痛起來,坐臥不寧,動也難受,不動也難受。

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因爲長期的姿勢不良導致。

從肌肉韌帶方面來看,長期的低頭,頸背部的肌肉就一直被牽拉,長期處於被動拉伸的狀態,時間一久就容易沒有力氣,這樣肌肉就更加薄弱,一薄弱就容易損傷,出現疼痛。

出現了頸椎病。

姿勢一旦成型是很難糾正的,特別是不是很難受的時候,手上的事情一忙就都忘記了注意坐姿了。

平時比較容易出現疼痛的地方有三個。

一個是在背部肩胛骨內上角的位置,這邊有一個肩胛提肌的肌腱附着在肩胛內上角的骨頭上,長期低頭會牽拉肩胛提肌,導致附着過度拉扯,出現炎症反應,導致疼痛。

第二個點是在肩胛骨內側緣靠近脊柱的位置,經常出現疼痛,而且痛起來比較深部,自己又按不到,甚至疼痛牽扯到肋骨等。

第三個點是在肩膀的正中間,兩側肩膀各一個點,多數爲一側出現不舒服,一般疼痛的時候多伴有肩膀的僵硬。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善於治療第三種肩痛的穴位,肩井穴。

其實有點哪痛治哪的感覺。

因爲肩井穴的位置就在肩膀的中點,也就是疼痛的位置。

從肌肉角度來看,這個地方疼痛主要是兩塊肌肉,一個是表層的斜方肌。

這個斜方肌是斜的,它從頸部沿着肩膀斜到肩部,再從肩部斜到胸腰椎的部位,所以它拉着肩膀往上走,又拉着肩膀往下走,而我們的肩膀有兩個手臂吊着,經常是有往下走的趨勢,所以上面這塊斜方肌就長期比較緊張的,加上如果長期低頭,斜方肌的緊張就更明顯了,用得多了,就容易勞損,肌肉也一樣,所以在肩井這位置經常疼痛。

另一塊是位置比斜方肌比較深一點的岡上肌,這塊肌肉從肩井穴附件往手臂方向走,附着在手臂的上段外側,一收縮,起到把手臂上抬的作用。所以如果是這塊肌肉出問題,外展手臂的時候,肩膀疼痛明顯。

所以肩井穴可以用於項強痛,肩背痛,臂不能高舉。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孕婦是不能按這個穴位的,肩井穴古時候是可以用於孕婦難產是助產的,如果正常孕婦按到了,容易出現流產的可能。

按壓肩井有止痛的作用,在胃痛發作的時候,左手輕揉胃部,右手按揉左側肩井,能快速止痛。

肩井是手足少陽經和陽維脈的交會穴,能調和樞機、舒筋活絡、溝通各個陽經的經氣。

根據肩、背、臂痛的部位不同,可以配合其它相關穴位來加強療效。

《通玄指要賦》中有說:肩井除兩胛難任。就是說肩井穴能治療肩胛骨不老實做好本職工作,出現不舒服的情況。

《標幽賦》有說: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也就是說肩膀加上手臂的疼痛,可以肩井、曲池一同針刺來治療。

肩井配上肩部的肩髃、肘部的曲池、手部的合谷起到治療整個肩臂疼痛、麻木的作用。

如果手臂肘部疼痛比較明顯,可以加上尺澤。

如果有手腕痛,可以加上太淵穴。

如果摔倒,導致肘部,前臂疼痛,可以加上陽池。

如果頸項不疼痛比較明顯,可以加上後溪穴。

這就是肩井穴,最主要是治療肩膀痛,有肩背不舒服的,可以堅持按摩按摩,根據症狀的不同,再加上不同的穴位。

今天的穴位科普就結束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的轉發、點贊、關注,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