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日常用車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在意油耗問題,每次在加油站看到跳動的數字,感覺錢包跟隨着跳動的數字在縮水。然後就通過各種途徑尋求所謂的“省油技巧”,殊不知就在這些“省油技巧”中,有些方法雖然省下了油耗,卻帶來了更大的損失。

第一條:開的慢根本省不了多少油。

很多老司機在談及自己省油的經驗的時候,都會說到:車輛保持低轉速高檔位運行,發動機轉的慢了,氣缸內的汽油燃燒次數降低了,就會省油。聽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個做法確實一定程度上能夠做到“省油”,但是高檔低速行駛會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較低的轉速配合較高的檔位,令發動機扭矩無法完全發揮,加減速能力被削弱,應急能力變差,造成額外的安全隱患,並且以低速行駛,會造成交通擁堵,後車在避讓不及的情況下還會造成交通事故。這就不是十幾塊錢的油錢能找回來的了。

第二條,加油只加一半,可以更省油

這個方法的邏輯在於,減輕車輛行駛重量,重量小了,自然就省油了。這個辦法理論上來說是可以達到節油的目的的,也有人做過相關測試,測試使用車輛爲大衆邁騰1.4T車型,在全長164公里的道路上,滿箱油出發的車輛油耗爲11.45L/100km,半箱油出發的車輛油耗爲11.27L/100km,如果每天都以這個路程長度駕駛,一年能夠省下65.67L汽油,按照92汽油目前每升5.6元左右計算,一年省下367元。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少有人真的會每天開上154km,省下的油費,可能都不如你低速駛入加油站加油的。

其他方法中,例如“手動擋比自動擋省油”“日系比歐美車型省油”“空擋滑行更省油”“開窗比開空調更省油”等等民間偏方,都已證實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用車不是一味的追求省錢,相反,一定程度的必要操作,才能提升車輛安全性、舒適性。

希望大家一定要理性駕駛,而不是單純追求經濟性,畢竟,相比於幾塊錢一升的汽油,良好的用車體驗和安全的用車環境才更加重要,你們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