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雲計算、5G等新興技術正在加快媒體行業智能化升級步伐。12月24日,人民日報舉辦“2020智慧媒體高峯論壇”,發佈人民日報“創作大腦”,百度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助力智能編輯部建設。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劉正榮,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嘉鳴,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宋建武,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丁偉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峯等參加了論壇。

(12月24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劉正榮,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趙嘉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宋建武,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丁偉,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峯出席了人民日報“創作大腦”發佈儀式。)

王海峯表示:“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正在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加速融合發展,成爲全媒體時代智能化變革的重要支撐力量。百度基於多年積累的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AI新型基礎設施—百度大腦,並通過百度智能雲輸送給各行各業,提供智能化應用和解決方案,賦能各行業智能化升級。人民日報社是百度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一起在人工智能與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應用實踐,貼合新聞工作者的實際需求,以科技賦能媒體生產,爲媒體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峯表示,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正在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加速融合發展,成爲全媒體時代智能化變革的重要支撐力量。)

技術一直是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過去幾十年,互聯網技術也深刻影響了媒體行業,塑造了新的傳播格局。現在,人工智能、5G、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成爲新的驅動力。尤其是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技術與媒體深度融合表現亮眼,媒體行業迎來新一輪變革。

人民日報“創作大腦”由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研發,百度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將爲媒體機構提供全媒體生態智能解決方案,助力智能編輯部建設。人民日報“創作大腦”具備直播智能拆條、在線視頻快編、圖片智能處理、智能字幕製作、可視化大數據、智能寫作、新聞轉視頻、實時新聞監測等18項重點功能,是集輕應用平臺、智慧媒體雲、知識社區、開放生態於一身的一站式智能創作平臺。它的全媒體內容生產工具覆蓋了全媒體策劃、採集、編輯、傳播效果分析等各環節和業務場景,可以大幅提高新聞產品的生產效率。能夠進行視頻直播關鍵人物、語句識別,全網熱點數據自定義監測預警,批量生成可視化大數據報告等多種智能化生產,並依託智慧雲盤系統全面提升協同辦公水平,有效解決媒體智能技術應用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人民日報“創作大腦”背後,是百度智能雲提供領先的雲+AI技術支持,基於百度智能媒體中臺,助力新聞生產的策、採、編、審、發全流程。智能媒體中臺的基礎是媒體雲,包括存儲、計算、網絡等基礎設施,提供 EB 級別數據的穩定存儲、雲邊端一體的網絡接入能力,百度自主研發的雲端AI 通用芯片提供適配語音、語言、視覺算法的算力;通過媒體知識中臺、智能創作平臺和智能視頻平臺,開放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視覺等AI能力,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新聞策劃、採編、審校、分發等各個環節,構建全媒體智能新生態。

在具體應用方面,智能策劃可高效匯聚海量創作資源,通過關聯分析實時發現熱點,提供更精準的選題推薦;智能採編實現對媒體內容的全面理解,支持智能文章、智能視頻生產,包括新聞快訊生成、專題報道聚合、視頻新聞自動生成等功能。從通稿式的"標準"內容,一鍵轉化爲快訊、短視頻等多樣化形態,分發至不同平臺、不同受衆,用低成本創作高品質媒體內容,大幅提升媒體創作力;智能審校支持採編素材、視頻文字、圖書稿件等場景的多維度審校,每十萬字內容審校以傳統人力方式需要3.3天,機器算法僅需秒級即可完成,AI全方位保障內容質量,讓媒體人有更多精力投入創造性的工作中;AI主播基於百度的語音、視覺、語言與知識等綜合AI 技術,具備真人形象、卡通形象等多種類型的AI主播可廣泛應用於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等場景,大幅提升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趣味性。

從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到5G網絡的普及,再到基於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媒體行業將迎來一輪新的技術發展紅利期。媒體行業與科技企業的跨界合作,將爲技術找到新的應用場景,助力媒體行業加快實現工作模式升級、用戶體驗升級、媒體服務模式升級,共同打造出具有強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智能媒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