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08年的5月,廣西上思縣的一個工地正在動土施工。當挖地基時施工人員突然挖出一個大石棺,除去兩個巨型棺槨之外此墓無室無碑,確切說是一槨內一大一小兩個石棺,據粗略稱算共有9噸之重。外面是一層厚重的三合土封層,當時因發現保護措施做得妥當,現場沒有遭到破壞,當地的考古專家問詢則立即趕來進行保護性發掘。

專家們一到現場便簡略地搭建了搶救設施,隨後首先將較大的石棺(約5噸重)外層封土撬開,打開石棺後除了一具被厚重絹布裹着的屍體外並未發現任何陪葬品。但是比較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石棺的棺蓋,它表面上分佈着密集的絲網狀物質,年代頗遠已經有了石化的跡象。當時大家都沒見過此類物質,十分驚訝。負責挖掘的一個當地工人說這就是“龍鬚”,所謂“龍鬚”是當地的一個帶有封建思想的傳說故事,傳說當亡者躺在棺材裏在送葬途中會因悲傷吐出最後一口鮮血,這口鮮血便在棺材上面呈輻射網狀排列,噴在棺材上的血絲就叫做“龍鬚”。不過在現代科學下成長的我們自然不會相信什麼亡者的悲傷,其實人死亡後身體已經失去了活性,皮下組織會因細菌的分解作用大量產氣,在氣壓的影響下胃內容物便會活着血水被壓出,呈噴射狀,也就形成了傳說中的“龍鬚”。

但這石棺上的明顯不是,因爲血液中水分含量佔據83%的含量,即使噴濺到石棺上經年累月下來水分逸散後根本不會形成如此分佈密集的網狀結構。況且這人外面還有一層厚厚的裹屍布呢,即使噴濺也應在布上面啊。又有學者猜想是當地的一種植被根系延長到了石棺內表,從而形成了錯落的網狀結構。但此物是在在棺內發現,棺蓋並無痕跡何況上面還有一層厚重的三合土封着呢,根本不可能有根系延長到這裏。最後專家給出了一種假說即龍鬚是一種“真菌”,因石棺密封程度不佳,所以真菌蔓延在棺內存活一段時間後消亡留下的痕跡,這也說明此墓主恐怕已經被分解的只剩下了一具枯骨。

不要以爲關於這座墓葬的故事就到此就結束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是在後面,當打開第二個副棺時倒是沒發現什麼“龍鬚”。不過副棺內還“套”了一層木棺,開啓木棺後發現此棺主人是一個女性,棺蓋上面刻畫了一個“北斗七星”,而且與當地觀測天象的北斗七星一一相對完全切合。在棺木上刻畫北斗七星的做法在我國考古界實屬罕見,而且此館內也無任何陪葬物品以及遺留衣物,根本無法判斷此墓葬的時間歸屬,更無從考證墓主是誰。

雖然現在無法判斷年限,不過從男屍的裹屍布和屍體粘連得難解難分的程度上看少說也有千年之久。隨後專家們將正棺的男主人轉移到了x光科進行掃描,掃描結果證實了其猜想,因爲在裹屍布下發現了七枚銅板。這七枚銅板是唐朝的乾元重寶,其排列方式與女屍棺蓋上的北斗七星對應十分精準,不僅如此其館內有七個木椿也是一一對應分毫不差。

其實這七枚銅錢已經爲我們縮小了歷史範圍,因爲乾元重寶這種貨幣是在安祿山之亂、五胡亂華後纔開始鑄造流通的,也就是公元758年,而其廢止時在公元762年,僅僅流通了5年。而其這兩棺槨埋藏跟古代墓葬制度相佐,我國帝王顯貴多喜厚葬,生前珠寶玉器皆埋於墓內。平民則淺埋薄葬,但也至少會留碑著名供子孫祭拜。但此棺屬於“深埋暗藏”,無墓室、無碑文、無陪葬,很顯然墓主人是想刻意地去抹除身份信息。

就此讓我們從頭重新捋順一下,無身份的龍鬚石棺說明男主人已經只剩下骨骼無法辨認,但是合葬墓屬夫妻二人。北斗七星陣法一一對應天象說明其對星宿頗有造詣,唐代流通了僅5年的鑄幣又爲我們縮短了時間年限,但因信息侷促考古學家仍是一籌莫展,那麼朋友們至此又能想到誰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