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全國級書法展覽公佈了結果,第一名是一幅我們無法接受的“醜書”作品。

醜書獲得一等獎,這是百姓們無法理解的,而且無法欣賞。

網絡上頓時炸開了鍋,這種亂寫亂畫就能拿第一,大傢伙罵罵咧咧。

有專家表示:這種醜書雖然看起來很醜,但是功底很深厚,我們發達細品就知道其中的韻味。

還有贊同者表示:所謂醜書,實際上是我們審美跟不上藝術節奏,大衆審美是膚淺的。

也有聲音認爲,這種所謂的醜書,實際上是行爲藝術的一種,已經把書法升級到其他行爲表達。

但是,在書法界,對醜書的認可度並不高!

只有少數標榜創新派的支持者,絕大多數傳承者無法接受這種審美。

主要原因:一、書法是國粹文化,不能亂塗亂畫;

二、對書法的繼承和發揚特別關注,先有繼承再有發揚,而不是無根據的創新;

三、書法雖然是藝術,但還有文化實用性,必須要結合發展。

醜書作品中,我們能看到幾個本質現象:

第一類,完全沒有根據地亂搞、惡搞。比如說之前的射書之流,純粹是用了書法工具來進行其他事項;

第二類,模仿小孩的筆跡,所謂返璞歸真。然而,這些大師本身就功底極差,沒有真才實學;

第三類,追求名氣,其他娛樂演藝圈難以進入,但從書法圈中獲得一份蛋糕也心滿意足。

大衆百姓爲何就不能接受醜書?

醜書作爲一種正統文化的衍生文化,讓人的固有審美被打破,難以接受。這種曇花一現的表達方法,隨着時間推移會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醜書的寫法,更容易讓年輕人模仿。因爲真材實料的書法修煉艱辛,醜書惡搞也難發財。這種做法大多數人批評,影響後代審美。

字都寫不好,還何談藝術呢?醜書的實用性非常低,低到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這種人人唾罵的醜書,一直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有這幾種原因:

首先,醜書存在是緩解了真正書法難出師的壓力,這成爲了一條捷徑;

其次,這種字體的存在,源於頂層文學巨匠們的趨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再者,這種字體可以滿足少部分人的成功慾望,從掙錢的角度來說,比傳統書法容易;

最後,書法藝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各種各樣的現象都會存在,這些現象會被大規模、精準的淘汰,最後的精華才能流傳於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