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項羽陣營至關重要的謀士,卻在楚漢相爭最爲激烈的時候離開了項羽,最後落得病死途中的淒涼結局,而項羽也在失去范增之後,逐步墜入失敗的深淵。那麼項羽與范增之間,究竟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讓昔日的“黃金組合”有此慘淡局面?

項羽塑像

劉邦謀士提出的反間計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爲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爲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

這是劉邦陣營謀士陳平提出的反間計,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項羽陣營內亂,包括將帥之間的不信任,那麼項羽是何表現呢?懷疑之心自然是有的,那麼他們是否真的與自己離心離德了呢?項羽沒有選擇輕易相信,而是想證實心中的疑慮。於是,項羽遣使打探劉邦陣營的消息,可是得到的結果卻遠不止鍾離昧等大將的投敵之嫌,居然還有亞父范增。

西楚霸王

漢王爲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爲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

楚使在漢營最爲直接的感受就是:范增很受劉邦歡迎!因爲使者親眼所見所聞,如果范增與項羽各派人前來漢營,范增所派之人更受歡迎!楚使見此情形只能原本奏明項羽,項羽聽聞此結果顯然是不舒服的,那麼是不是項羽就如此輕信了呢?項羽的反應是“大疑”!簡單地說就是心中大大的疑問,而不是堅信不疑!由此可見,項羽與范增心中漸漸產生嫌隙,漢營使出的反間計只是一個引子,真正的原因絕非低劣的反間計,就能徹底讓項羽與范增鬧得不歡而散。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認爲范增的作用正逐步變小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爲能復立楚之後也。”

從反秦復楚的那一天起,范增爲了襄助項羽打拼天下也是費盡心神,漸漸纔有了項羽“西楚霸王”名號的崛起。從項羽分封諸侯的那一刻開始,范增的作用已經在弱化,在項羽看來他是西楚霸王,天下諸侯都是自己分封的,自己就是天下的主宰,而一向喜歡嘮叨,甚至多加干預自己的范增此時顯得那麼扎眼。鴻門宴上自己纔是君,而作爲謀臣的范增,不僅在鼓吹劉邦是潛在威脅,更是私自下了殺令要置劉邦於死地,當時項羽不是最強者,范增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可是在鉅鹿之戰之後,在項羽眼裏,沒有哪座城池是他項羽拿不下的,沒有哪個對手是自己打不過的,就連秦將章邯都是自己的手下敗將,天下還有何懼?既然自己已經是最強者,爲什麼還要聽一位七十老者的聒噪?

項羽故居

范增看透項羽爲人

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爲之!原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這是范增離開楚營時對項羽所講的話,意思是天下大定了,你也不需要我了,我想帶着年邁的殘軀告老還鄉了!爲什麼范增毅然決然地要離開楚營?范增建議項羽即刻攻打滎陽,項羽這次卻拒絕了范增的提議,范增後來才知道是項羽疑心自己背叛楚營,心生疑竇。是這樣嗎?蘇東坡在《范增論》中這樣寫道:“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意思是陳平的計謀只不過是一張窗戶紙,其實深層次的東西就是項羽只相信自己的項家人,從懷疑鍾離昧等外來大將到懷疑自己,雖然嘴上稱自己爲亞父,說到底還是有防備心的。

項羽塑像

而天下漸漸趨於穩定,自己再怎麼說也就是一個“打工者”的身份,始終也融入不到楚國項家核心。那麼這是范增自己猜測的東西嗎?絕對不是!從范增要告老還鄉到客死異鄉,項羽的反應是默許,甚至是無所謂,沒有派人護送更沒有挽留,這都在印證項羽對自己的不待見,范增才知趣地離開了楚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