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臺體外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中國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大型醫療設備海扶刀獲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2020年12月22日在重慶兩江新區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海扶刀設備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交接儀式。

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此臺海扶刀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於1999年6月進入臨牀,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投入使用,至2004年8月共保器官治療良、惡性實體腫瘤574例。之後,該設備結束臨牀疾病治療,轉至原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現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繼續用於基礎實驗研究,2016年6月正式退役。

頒發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證書嘉賓與首臺海扶刀設備研發團隊合影

首臺海扶刀設備的總設計師王芷龍在介紹該設備早期研發歷程時講到,海扶團隊因爲“治療——讓病人受傷害更小!”的共同信仰走到了一起,一同開展聚焦超聲治療領域的研究,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世界上根本沒有同類型成功的案例及資料可供借鑑。雖然在研製海扶刀設備的時候遭遇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成功了。目前海扶刀設備已經被世界上很多國家所採用,將來會像CT、磁共振等其他醫療設備一樣,普遍成爲醫院診療疾病的大型醫療設備。而進入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這臺海扶刀設備,實現了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的第四次醫學模式轉換,使我們人類免受手術的傷害,是時代的產物,醫學文明的進步。對我們團隊來說,這是一種肯定,是我們用畢生的精力,向祖國交的一份報告。對於我們民族來說,這是一種進步。

醫學發展從“大創”到“微創”,從“有創”到“無創”。在實現治療的同時,儘量減少對患者的損傷,是每個患者和醫生的夢想,也是人類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重慶醫科大學楊竹副校長講到,聚焦超聲治療技術實現了體外對體內腫瘤的治療,是原始創新科研產學研用聯動的典型代表。從1988年開始,王智彪教授帶領團隊致力於聚焦超聲治療技術的研發,1997年在全球率先突破了聚焦超聲治療腫瘤的關鍵核心技術,並獲准臨牀實驗。1999年,海扶刀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獲得市場準入,這是中國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醫療設備,也是全球首臺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經過20餘年的臨牀應用推廣,海扶刀設備已累計取得41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準入,出口到英國、德國、俄羅斯、韓國、新加坡、南非等28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治療良惡性腫瘤17萬餘例,將聚焦超聲領域取得的累累碩果寫在了祖國大地上。在此過程中,重慶醫科大學在科研人員配備、實驗場所及科研經費保障方面均給予了諸多支持和培育,確保聚焦超聲治療研發項目得以順利實施。今天,聚焦超聲治療已在全球學術界和臨牀應用方面得到廣泛認可,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在全球掀起一場醫學革命,讓更多患者受益於這一醫學進步和醫學成果。

從完成全球首例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胎盤植入、瘢痕妊娠、肝癌、胰腺癌、骨腫瘤、乳腺癌、腎癌等多種良惡性疾病的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到今天聚焦超聲治療系列設備走向世界,海扶團隊走過了極不平凡的32年原始創新探索之路。

海扶刀設備第一發明人、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彪教授分享到,海扶刀設備能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對海扶團隊在聚焦超聲治療領域探索30餘年、產業化20餘年的一種認可。從1988年開始有這個想法,到1999年海扶刀設備研製出來,11年時間裏從無到有,這個想法是新的。當時世界上是沒有這個技術理論的,我們要建立這一技術理論,從生物學效應、治療劑量學等方面去突破核心技術。90年代初,聚焦超聲治療腫瘤的關鍵核心技術誕生了,但是突破核心技術還不行,還要將它組合成一套治療系統,之後還要治療病人,制定臨牀方案,培訓臨牀醫生,這個過程我們用了11年。在設備、臨牀方案、專科醫生培養都完善以後,才真正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地推廣應用。聚焦超聲治療技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希望海扶刀設備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出,能夠讓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看到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同時讓當代青少年看到除了四大發明以外,中國近代的一些原始創新產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原始創新的動力。

海扶刀設備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只是中國原始創新的一個縮影。藉此,也希望中國原始創新的品牌、技術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重視,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於原始創新,吸引更多的資源傾斜於原始創新,爲原始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中國原始創新越走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