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古人認爲:過了冬至,白晝漸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近年來,每到冬至日,北方人和南方人都會開始一場餃子vs湯圓大戰,爭奪冬至美食霸主之位。但作爲南方人的重慶人卻沒有這個煩惱,因爲——我們喫羊肉!其實喫什麼都不要緊,只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佳節。

【冬至·賞詩詞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冬至·漲知識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民間因此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還有民間流傳幾百年的《九九歌》。

【冬至·懂習俗

1、祭天:漢代,人們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於此日祭天,羣臣也互相祝賀。此習俗一直延續至清代,成爲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2、北方喫餃子,南方喫湯圓:“冬至餃子夏至面”,過去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爲喫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在南方,冬至盛行喫湯圓,民間也有“喫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喫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3、贈鞋帽: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着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爲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爲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4、藏冬冰: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藥。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釺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爲一方。在冬至這天將冰藏窖中,封閉嚴實,同時藏入各種鮮果,春後取出,在市上銷售,顏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南方沿海居民,也習慣在冬至後修繕冰窖,儲藏冰塊,以便第二年打魚期間爲魚保鮮。

5、在重慶,羊肉纔是冬至的主角,“冬至到羊肉俏”,“冬至喫羊肉,暖和一冬天”,每年這一天,重慶羊肉館生意火爆,不論湯鍋、烤羊都生意爆好,食客排起長隊,羊肉比平時多賣出上倍,羊肉瘋了似地賣,只要是湯鍋生意火爆。

其實,這個習俗也不是重慶獨創的,而是淵源已久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喫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喫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喫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知養生

從冬至日起一定要常喫羊肉燉蘿蔔,這是皇家御膳“冬至”日的首選菜餚。蘿蔔與羊肉共燉,不但有去羶作用,還有助消化的功效,能補脾腎,壯筋骨,御風寒,且補而不膩,消而有度,不易上火。

做法:羊腿肉洗淨,切寸塊備用;鍋中水沸後,放入羊肉塊,大火再次煮開,撇開浮沫,撈出羊肉,衝淨羊肉上的備水備用;砂鍋水開後,放入蔥、姜、陳皮,放入羊肉、料酒、白胡椒粉,煮半個小時;蘿蔔切寸塊備用;把蘿蔔放入砂鍋中,煮十幾分鍾至熟,放少許鹽、雞精調味,出鍋前撒上香菜末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