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號上映的俄羅斯戰爭片《獵殺T34》是一部標準的翻拍片,翻拍自1965年由Nikita Kurikhin、Leonid Menaker聯手執導的經典抗戰片《鬼戰車T34》。

當年在特效和製作水準都非常落後的年代,《鬼戰車T34》硬是以高燃的坦克戰鬥場面和對無名英雄的歌頌主題,以及用心精良的製作,入圍1965年第18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這是對影片莫大的鼓勵和肯定。

時隔54年,俄羅斯著名編劇、導演阿列克賽·西多洛夫,將鏡頭再度對準那段對俄羅斯人來說殘酷卻又驕傲的戰爭歲月,匠心翻拍經典前作。

儘管《鬼戰車T34》入圍過金棕櫚獎,但畢竟是經典老片,所以即便珠玉在前,《獵殺T34》也沒有太大壓力,反而因爲如今的特效技術和製作水準,給了《獵殺T34》更多的空間和信念。

《影視風向標》主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胡建禮曾在節目中分析過影視劇翻拍應該注意的“雷區”,其中一條正是切忌“機械照搬”。

然而《獵殺T34》的故事其實已經無法再度創新,所以影片的故事跟前作相差無幾,畢竟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且影片的意義是再現抗戰英雄的無畏精神。

但《獵殺T34》較之前作,卻在故事的完整性上做足了功課,比如故事開篇便完整清晰的交代了男主尼古拉被俘虜的前因和過程。

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最激烈最艱難的階段,男主尼古拉作爲一個剛從坦克學校畢業的新手接到了“不太可能”的任務。

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憑藉一個人、一臺坦克、幾個步兵,在巧用戰術和無畏衝勁之下,扭轉敵衆我寡的劣勢局面,以一敵六,奇蹟般的襲擊並擊毀德軍耶格爾上校的小隊。

創造戰爭史上的奇蹟時刻,實則是尼古拉大無畏精神所體現的巨大潛能。

《獵殺T34》大篇幅展現尼古拉與耶格爾一整個坦克連的一番鏖戰,不但交代了男主被敵軍俘虜的前因和過程,更是開門見山送給觀衆一場令腎上腺飆升的坦克大戰名場面。

影片開篇正反雙方激戰,炮火連天轟炸隆隆的戰爭場面,殘酷又真實,熱血又高燃!

導演更不惜大量採用慢鏡頭,刻畫炮彈疾馳的一幕幕,夠真實,帶來足夠的視覺衝擊力。

影片中炮彈冒着火星飛馳的慢鏡頭很多,尤其是敵方的炮彈打擦在尼古拉T-34坦克上的那一刻,因慢鏡頭的手法,呈現出千鈞一髮的驚險之感。

隔着影院的屏幕,你都能感受到敵方的炮彈頭如此炙熱通紅,彈體打擦在正方坦克上,瞬間光火煙塵的震撼感,被慢鏡頭清晰的記錄,那麼可怕而又真實,看的心都緊了!

導演大量使用特效鏡頭,一方面增加了視覺觀賞性,雙方坦克大戰,炮彈如雨點落下,而慢鏡頭的使用,不但中和了激烈對戰的節奏,更重要是慢鏡頭更能體現這場對戰的殘酷性。

另一方面,慢鏡頭之下,炮彈似乎不只是打在了坦克上,更像是“擊中”觀衆的內心。彷彿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那次對戰的艱難程度,以及正方堅守抵抗的意志力。

所以,大量的特效慢鏡頭,承載了導演太多的想法,也精準體現出影片的立意與重點。而如此牛的特效背後,不只是導演的用心,也不只是特效師廖沙·古謝夫及其團隊的晝夜打造,還不得不提另一個重要的“角色”,來自俄羅斯知名的遊戲公司Gaijin(Gaijin Entertainment俄國獨立遊戲開發商)的技術支持。

Gaijin的創始人安東·尤丁採夫是一名標準的高富帥,也是一名二戰迷!

對二戰歷史有着深刻記憶的他,從小就喜歡研究關於二戰的一些資料,再加上他是一個遊戲迷,所以17歲開始,安東·尤丁採夫便投身遊戲開發工作,4年後他成立了Gaijin,此後便致力於如何製作出精彩刺激的二戰題材的遊戲,以及其他類型的遊戲。

對於Gaijin公司製作的遊戲不再多提,重點是安東·尤丁採夫擁有足夠的熱情和經驗,以及對二戰題材的專業研究和知識儲備,所以,他公司對電影《獵殺T34》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持。

正因爲安東·尤丁採夫公司的文化特質,很符合《獵殺T34》的主題意義,有他公司的支持,影片的特效自然是錦上添花!

影片的戰爭場面是酣暢淋漓的,特效是精良刺激的,所以該片在俄羅斯公映之後,一度賣到23億盧布(折約2億人民幣),共906萬人次觀看,是真正叫好又叫座的年度大片,堪比咱們國內的《戰狼2》!

尤其《獵殺T34》的男主孤膽英雄有勇有謀,在影片的後半段,他駕駛一臺破舊的坦克,硬是突圍了德軍的精良戰隊。

於炮火紛飛中,打出骨氣打出戰鬥魂,也打出了自己民族的尊嚴。

而且最後關頭,男主尼古拉暫時放下國仇家恨,關鍵時刻選擇救下敵方的耶格爾。儘管耶格爾不接受這份恩情,但他終被尼古拉的高尚人格所折服!所以,尼古拉不但贏得了這場對戰,更讓耶格爾從心理上輸的心服口服。

真正的勝利不是打到你趴下,而是讓你輸的五體投地。

導演通過這個細節的描述,意在強化男主尼古拉的形象,他不只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天才戰士,更是一個心懷大愛的鋼鐵硬漢。

從某個角度看,男主的英雄形象越發飽滿,影片的立意相對更爲深刻。

當然了,《獵殺T34》的意義,不只是呈現一場需要永遠被銘記的二戰歷史,而是告訴觀衆,不忘過去,纔會不愧未來。

戰爭是殘酷的,但和平更珍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