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書中的形象一般是以“寡言和威嚴”作爲代名詞。絕大多數的讀者會對“父親”有一個固定印象:父愛如山。在我們回憶以往的閱讀經驗時,第一個出現在眼簾的便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了。因爲小說中的“父親”常常是用“無聲的行動”來表達愛。而電影史上關於“父親”的敘事就豐富多彩了。因爲電影的表達不僅僅有聲音和圖畫,還有表演和運動。在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的影視作品都涉及到了“父親“這一重要的角色。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些經典電影裏是如何講述父親的——

一、《偷自行車的人》:用新現實主義手法拍攝出底層父親的無奈

爲什麼窮途末路的時候,還要把自己弄得這麼不開心?——《偷自行車的人》

我們知道這部電影在電影史的地位無與倫比。它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的代表作,是著名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的經典代表作。這部電影充滿了人文關懷,用紀錄片式鏡頭,拍攝出了一個失業父親的酸甜苦辣。

看過這部電影的觀衆可能無法忘記父親帶着兒子滿大街找那輛自行車的焦慮,在餐館喫飯時的辛酸……失業的父親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卻又自責痛苦。孩子的懂事和對父親無限的崇拜,讓這部劇更加悲涼。

德西卡在尋找演員的時候,沒有啓用專業演員,而是用非職業演員的父子,讓這部電影更加接近真實。他用長鏡頭拍攝出了二戰以後羅馬的鮮活風情畫,拍攝出一個貧窮父子之間的愛。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父親裏奇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貼海報的工作,卻自行車丟了,眼看得到的工作馬上要丟掉,他帶着兒子心急如焚地找自行車,自行車對他來說是生活下去的唯一保障!

裏奇讓朋友幫忙找車,讓兒子坐在河邊等。忽然有人大叫有孩子落水了。裏奇頓時感到天昏地暗,他衝過去,喊着兒子的名字。當落水的孩子被救上岸時,他看到臺階的盡頭那個熟悉的小身影,這一刻,自行車輕如鴻毛。

他帶着兒子走進餐廳,要了兩瓶啤酒,兩個乾酪麪包。這樣的奢侈從來沒有,小男孩的驚喜被特寫鏡頭放大,父親丟了工作,自行車被偷,卻在兒子重於一切的時候,陡然放下了。

可是,喝過酒,離開餐廳,看到滿大街失業的人羣,生活的壓力再一次襲來。

許多年來,每每想起這部《偷自行車的人》最後一個情節點:到底是什麼驅使着那個父親最終跨越了道德底線,由一個被偷的人轉變成了偷竊的人?當他當衆被人抓住,父親的形象在兒子面前轟然倒塌的那一刻,電影戛然而止。他這麼做僅僅是因爲他作爲一個父親保護家庭的本能嗎?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二、《教父》:馬龍·白蘭度的另類表演拉開 “黑幫父親”的敘事

男人,千萬不要記恨你的對手,這樣會讓你失去理智。——《教父》

說起《教父》,喜愛看電影的觀衆都知道這部電影的地位。《教父》系列三部電影,每一部電影都有“父親”的影子。尤其是馬龍白蘭度演繹的父親,更是電影史上的經典表演。

馬龍·白蘭度演繹的老教父不怒自威,和善中有狠勁,平穩中有權謀。他在演繹“教父”這個角色的時候故意在嘴裏塞了一個棉花,這樣能夠出說那樣的語氣。面癱式的表演卻演出了無人能超越的形象。無論阿爾帕西諾的表演多麼用力,都再也沒有“老教父”的從容。

老教父的表演十分另類,他對兒子的愛更是“另類”,這主要表現在對小兒子麥克的愛。他一生在黑手黨的圈子裏殺人不眨眼,但是他不希望自己最疼愛的兒子麥克沾染家族裏的生意。從經典的“婚禮”我們便能看出,教父對兒子麥克寄予厚望,用中國話叫做“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可是情節急轉直下,黑手黨大戰的時候,老二被殺,老大懦弱。馬龍·白蘭度也被打傷。整個家族唯一的希望就是麥克。麥克關鍵時刻承擔了家族的生意,卻雙手沾滿了鮮血。他對自己孩子唯一的希望和老教父對他希望的一樣,就是遠離黑手黨的生意。他對女兒的愛更是如此,爲了女兒的幸福,他甚至逼迫女兒離開愛人,因爲這個“愛人”是自己的接班人。所以,“黑幫父親”對孩子的愛就是遠離家族是非,成爲一個普通素人。

三、《飲食男女》:出乎意料的敘事節奏演繹孤獨父親的故事

人生不能像做飯,不能等到萬事俱備了才下鍋。——《飲食男女》

李安的 “家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飲食男女》成爲他的經典之作,讓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這部電影中,他顯得如庖丁解牛般遊刃有餘,在廚房的方寸之間,烹飪出了一部人間悲喜劇,更是拍攝出了單身孤獨老父親的晚年生活。 李安曾經說過 :“家庭三部曲”是關於“一個家庭解構和重新建構的過程”。其實這也是關於個人與家庭,婚戀與人性的解讀,更是對一個老父親的精細刻畫……

爲了講述複雜的家庭倫理劇,李安導演巧妙地運用線性敘事的技巧,用六場晚宴一步步推進故事,每一場晚宴都帶出一個刺激劇情的情節點,這個情節點便成爲了整部電影的節奏。

老朱一個人拉扯大三個女兒,三個女兒一直以爲父親這輩子就這樣孤獨下去了,可是當大女兒三女兒相繼結婚離開後,誰也沒想到下一個離開家的不是二女兒,而是老朱!

老朱和大女兒的閨蜜偷偷摸摸談戀愛,終於在最後的時刻說了出來。老朱說,人生不像做菜,他不能等所有材料都齊全了才下鍋。他也得爲自己考慮,雖然二女兒還未出嫁,雖然很多事情他都還沒準備齊全,可是人生就是如此,你要抓住你所擁有的,享受此刻。

陳寶旭 在《飲食男女——電影劇本與拍攝過程 》一書中談到的那樣:

“飲食是檯面上的東西,可以發展成一種令人羨慕的藝術;男女則是檯面下的東西,箇中滋味只要自己知曉。”

四、《美麗人生》:用喜劇的方式講述一個父親的美麗謊言

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

《美麗人生》由意大利著名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製作。1999年,此片斬獲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大獎。至今,也是被我們列入的經典電影之中!很多人都說,這部劇一開始看大笑不止,結果看着看着就哭了。

這是一部另類的喜劇,它基於在一個浪漫性格之上的。誰的浪漫性格呢,自然是那位猶太人父親了(羅伯特·貝尼尼飾)。

鑑於全片的焦點和視點都是以這位猶太父親爲軸心的,那麼自然,所有的橋段、笑點也都不會偏離這一人物性格。

劇中講述的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在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裏,他冒着生命危險,爲兒子遮擋了世界最殘忍的角落。

有這樣幾個經典的情節點:

在爸爸和兒子被關進納粹集中營的時候,德軍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他們。爸爸舉手當翻譯,他巧妙地將德軍的翻譯變成一個“探險”故事,讓兒子露出了純真的笑容。在那樣的場景中,一個父親爲了維護孩子的童心,冒死保護他。

在兒子溜出去營房,處在危險之中。妻子在女囚犯裏煎熬着沒有希望。爸爸此時又展現出了他超人的智慧和幽默。他在喇叭上傳遞了對妻子的愛,讓妻子安心。也安撫了兒子,讓兒子以爲這一切是“遊戲”。

在餐桌上那場戲,兒子說了聲謝謝,引起別人的猜疑。爸爸再一次用巧妙地方式化解。他用留聲機還放了一首與妻子的定情曲,即使在集中營那樣殘酷的場景,作爲父親,他也要守護家人,成爲他們的精神支柱。

《美麗人生》的風格的浪漫的基調自始至終沒變,電影主人公浪漫的性格以及做事的風格也自始至終沒有變,變的是劇情環境——從戰前到戰爭爆發,從和平安逸到緊張恐懼……人物上這種不變的浪漫處世態度與環境的改變,在觀衆身上產生了一種化學反應,通俗地講,它讓人先是笑,後來又笑着哭,直到壓抑地笑不出來。

五、《犬舍驚魂》:影帝級的表演展現一個“懦弱”的父親

《犬舍驚魂》(原名:Dogman)在2018年上映,主角拿下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當然之所以能拿下影帝的桂冠,不僅僅在於表演,還在於他的表演和故事節奏的契合。

在這部電影裏,他開了一家寵物店,專門爲狗洗澡。導演將他的朋友圈,他和前妻的關係都處理得十分模糊。唯一清晰的便是父女之間的細分。

我們來看父女間的戲份:通過劇情我們知道,男主對女兒沒有撫養權,只能在前妻允許下才能與女兒見面。但這位“失敗的父親”跟女兒相處很好—他們一起歡笑玩耍、一起參加寵物化妝大賽、一起出海、一起潛水……

他是一個愛女兒的老好人,沒有強壯的身體,沒有錢,甚至沒有脾氣。但他對女兒的愛是他僅留的血性。爲了女兒的夢想,他願意付出一切,哪怕是入獄,哪怕是忍辱負重。對他來說,理想就是理想,爲了給自己女兒湊去紅海的錢,他纔不管達到這個理想用的是什麼手段。

這就是一個表面懦弱父親的最後的堅持。他可以被人踐踏,但是爲了女兒他可以不顧一切。

總結

“父親”到底對我們每個人意味着什麼?歷來文藝作品不斷地進行闡釋。比如以上五部電影都是經典,裏面“父親”的形象更是能在電影史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父親”的角色,父親的責任,甚至對這個角色的反思。這些演繹,讓我們能從中獲益良多,學會如何作一個好父親,如何作一個好兒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