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探索火星,改造生活方式要容易得多。巨頭們聯手生產一種生活方式,然後讓人們習慣於此。他們就贏了。

最近,新週刊評出了2020年十大關鍵詞,“內卷”一詞沒有枉費這一年在各個領域的活躍度,“榮譽”登榜。

4600:1的公務員考試鐵飯碗之爭,到不情願又不得不上的中小學生補習班,競爭越來越激烈,意義越來越小,人們一邊懷疑,一邊內卷。

內卷是一個農業經濟詞彙,生產力停滯,生產模式沒有突破。《三體》近期一直高居微信讀書榜首,我們就站在另一個角度舉一個例子。

假如地球面臨入侵,美國“歐文堡”的紅軍和中國“朱日和”的藍軍如果都沒有辦法對抗,地球就可以洗洗睡了。因爲這兩支力量在牌面上是地球上軍事力量的巔峯。

如果歐文堡的紅軍與朱日和的藍軍,從海陸空到太空的戰術進無可進,發現疊被子還有競爭空間,於是,爭相突破豆腐塊9.0,這就是內卷。主要症狀就是沒有實質性的內耗。

社區團購的全民大討論告了一段落,互聯網巨頭進軍菜市場從小步變成了快跑,紛紛開啓燒錢大戰。

白菜一分錢,蘿蔔九分錢,一時間讓人誤以爲扶貧辦進社區,我隱藏多年的身份暴露了。

微信羣的羣主和小區便利店的店主,在這波資本浪潮中,變身爲團長,背後站着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他們以微信羣爲陣地,以小程序商城爲工具,以在小區獲客爲目標,上演“百團大戰”。

菜市場版“我的團長我的團”,一分錢、九毛九這樣的糖衣炮彈滿天飛,小攤小販看到低於成本價的售價目瞪口呆。

如果他們倒下了一點都不是“時代拋棄了你連再見都不說”,他們是和巨頭們短兵相接過的。

巨頭的焦慮是什麼?時無英雄,就撲到菜市場所向披靡,壯士好身手,奶瓶請拿走。星辰大海不好征服,就深耕一畝三分地,增量太難,存量很香。這就是巨嬰思維。

在4G時代的尾巴,傳統互聯網應用的盡頭舉目可見,舊賽道擁堵不堪,新賽道還是熟悉的配方。收割流量到新零售再到互聯網金融,連成長路徑都這麼整齊劃一。盤點互聯網公司,幾乎都有放貸款業務,做到這一步都是人上人了。

社區團購提高效率,這一點不可否認。壓縮供應鏈、精確供求關係,用大數據優化供給,這也是生鮮電商在做的事情,社區團購將此又往前推了一步,大大降低倉儲、物流、配送方面的成本。

一個“團長”等同一支軍隊。

生鮮電商掙扎到現在,似乎要被社區團購摘了桃子。從新一線的鄭州,到十八線的縣城,巨頭攻佔了一個又一個微信羣。

筆者幾年前加了一個老家的特產羣,時常找羣主解解饞。最近起家湖南的興盛優選“攻佔”了我豫南老家的這個羣。羣名改了,賣的東西也變了。每天轟炸的小程序鏈接,這跟鄭州社區團購羣沒什麼區別。

山川異域,大家同羣。

從資本動向來看,巨頭是鐵了心要在燕口奪泥。那麼,我們就說幾點結局。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薅羊毛一時爽,一直薅一直爽。但是補貼有窮時,就是收割到來日。

物理意義上的割韭菜是一頭割,而巨頭的割韭菜,是消費者和供應商兩頭割。

對供應商來說,社區團購平臺破壞價格體系,擠掉經銷商、拿掉銷售網絡之後,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超市的生鮮板塊和農貿市場就更不用說了,河流改道,橋還有什麼用。

“團長”是一個過渡,最終免不了狡兔良弓。特別是那些本身擁有便利店、副食店的“團長”很可能會被抄後路,從個體店老闆,變爲互聯網公司的打工人。

不肯被收編可以,分分鐘在你對面開一家店,以更精準的大數據和更便宜的價格……

研究表明,一個習慣21天可養成,巨頭擁有遠超於此的耐心和投入,能不能讓人改變買菜習慣不知道,逼走個體戶肯定沒問題。

資本開口說話總是冠冕堂皇,“降耗增效”降了什麼成本,增長的效益又進了誰的腰包。放棄菜攤的大爺大媽帶來的社會成本,誰來承擔?

有人說,讓菜市場更有競爭不是壞事。這有點偷換概念,鯰魚效應那叫競爭。

一池子全變成鯰魚,那叫噁心。

2020年不管有沒有出現“內循環”這個詞,內卷都在。這個詞提出來之後,就是內卷更猛烈的預警。

那麼對於菜市場而言,一場保衛戰就此開始了。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及時刪除。

撰文:烏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