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世界學堂

圖*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腎內科主任李建民教授

現如今,糖尿病腎病已經成爲了重大的社會問題,糖尿病的併發症也成爲困擾人們的嚴重問題。被名爲“不死的癌症”。

李建民教授在華醫世界大師課中,重點講授糖尿病腎病的診治要點,醫案清晰連貫,手把手教學,讓你學到就會用,用後就有效。

今天小師妹把李教授治療糖尿病的2則醫案整理出來,附含驗方,和大家一起來提高學習。

醫案舉隅

01、糖尿病合併急性藥物性肝損害

丁某,男 49歲

入院時間:2019—7—17 病歷號:110876

主訴:反覆口乾多飲8年餘,加重伴納差5天。

現病史:患者8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乾、多飲、多尿,倦怠乏力,多食易飢,就診於當地醫院,查空腹血糖17mmol/l,予二甲雙胍片口服,未系統監測血糖,無規律體育鍛煉,上述症狀反覆發生。5天前無明顯誘因,口乾多飲加重,納差,就診於我科門診,

檢查:

GLU11.7mmol/l,CREA71umol/l,UA354umol/l,TG1.68mmol/l,CHO6.5mmol/l,DBIL28.1umol/l,TBIL47.2umol/l,IBIL19.1umol/l,AST845U/L,ALT2120U/L。

血常規:

WBC8.61×109/l,RBC5.78×1012/l,N%65.1%,CRP22mg/l;

尿常規:

PRO+-WBC29/HP,RBC141/HP;

超聲:左輸尿管上段結石(0.7cm)並左腎及左輸尿管上段輕度積水,雙腎多髮結石。爲求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門診以“2型糖尿病 肝功能異常”收入院。

入院症見:口乾、多飲、多尿,日飲水量3000ml,尿量約等量,倦怠乏力,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納差,無噁心嘔吐,腰膝痠軟,雙下肢麻木,小便濃茶水色,大便白陶土色,日一行。舌體胖大,舌黯淡,苔白膩,脈弦細。

中醫診斷:消渴病

               氣陰兩虛  兼有溼熱

西醫診斷: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

              藥物性肝損害

              高血壓1級

              高脂血症

2019-7-18 

生化:肌酐117umol/L,尿酸424umol/L,總蛋白60.3g/L,白蛋白34.7g/L,鉀3.9mmol/L, 乳酸脫氫酶274U/L,鹼性磷酸酶154U/L ,總膽紅素121.4umol/l,直接膽紅素114.8umol/l,間接膽紅素6.6umol/l,γ谷氨酰轉肽酶582U/L,門冬氨酸轉移酶319U/L,丙氨酸轉移酶1040U/L,前白蛋白56mg/L 。

血常規:

WBC6.68×109/l,RBC5.52×1012/l,N%68.1%,CRP14mg/l。 

尿常規:

PRO-,WBC7/HP,RBC0/HP,BIL1+,URO3.4umol/l。

糖化血紅蛋白8.6%。

腫標:CA-199 49.28U/ml。

甲功:甲狀腺素4 166.26nmol/L 。 

凝血系列均正常。 

傳染病八項、甲肝均陰性。 

便常規未見明顯異常。

24小時尿蛋白定量0.2g/2000ml。

腹部超聲:膽囊壁增厚,雙腎結石。

胰膽管水成像:膽囊炎。少量腹水;雙側少量胸腔積液。

腹部平掃三維成像:1、膽囊炎,膽囊壁水腫;2、雙腎小緻密斑點,考慮小結石或腎乳頭鈣化點,需結合臨牀;3、左側上段輸尿管結石,其以上輸尿管擴張;4、肝周少量積液;雙側胸腔少量積液。

X片:胸部正側位片未見異常。

心臟超聲:三尖瓣反流(輕度),左室舒張功能減低,射血分數60%。 

血管超聲:頸動脈及雙下肢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 

心電圖:竇性心律,心電圖大致正常。

中醫治療以和解少陽,清熱利溼爲原則;

予大柴胡湯加減:

柴胡24g,枳實15g,白芍24g,

黃芩9g,黨蔘12g,茯苓20g,

生白朮15g,生甘草6g,金錢草30g,

鬱金12g,雞內金12g,海金沙15g,

熟大黃9g,虎杖12g,

連翹12g,法半夏9g。

配方顆粒,每日2次,每次1袋,溫開水100-200m1搖勻後服用,每次1袋,每日2次。

2019-7-28

患者症狀改善,金錢草減少劑量,去海金沙,金錢草、熟大黃減量,生甘草加量,加五味子,藥物如下 :

柴胡24g,枳實15g,白芍24g,

黃芩9g,黨蔘12g,茯苓20g,

生白朮15g,生甘草15g,連翹12g,

金錢草20g,鬱金12g,雞內金12g, 

法半夏9g,熟大黃15g,

虎杖12g,五味子12g。

配方顆粒,每日2次,每次1袋,溫開水100-200m1搖勻後服用,每次1袋,每日2次。

患者口乾多飲減輕,倦怠乏力改善,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較前減輕,納差好轉,小便顏色較前變淺,大便1-2次/日,色黃。

02、膜性腎病2期合併血肌酐升高

某男    22歲 

入院時間:2018—5—10  病歷號:108220

主訴:反覆全身浮腫10月,加重1天。

現病史:患者2017年6月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浮腫,就診於福建省寧德市醫院,

於2017-6-28行腎穿刺活檢術,病理回報:瀰漫膜性(Ⅱ期)腎小球腎炎,PLA2R陽性,滴度1:32,予“潑尼松片30mg qd+環孢素軟膠囊100mg bid”,

因病情無緩解,2017年10月改爲“潑尼松片30mg qd+他克莫司1.5mg bid”,並予“地爾硫卓30mg 2/日”提高血藥濃度,監測他克莫司血藥濃度波動在3-5ng/ml之間,服藥期間反覆出現感染,

2018年3月改爲“潑尼松片25mg qd”。其後因感冒再次出現全身浮腫,

查生化:血肌酐196umol/l、白蛋白18.2g/l;尿常規:PRO4+、BLD2+,予診斷“原發性腎病綜合徵 Ⅱ期膜性腎病 腎性高血壓 急性腎損傷”。予甲強龍20mg qd(03.28-04.28),莫西沙星抗感染及利尿、抗凝、補充白蛋白及中藥治療,因胸腔積液明顯,呼吸困難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術。

2018-4-19行“甲強龍20mg qd+環磷酰胺0.4g”方案治療,後尿量增加、胸腹水稍改善。2018-4-28於當地醫院查生化:尿素氮10.5mmol/l,肌酐135.3umol/l,葡萄糖6.8mmol/l,白蛋白18.5g/l,膽固醇10.69mmol/l,甘油三酯3.01m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4.95g/24h;

胸腔超聲:雙側胸腔積液(左側爲著,最深113mm),繼續給予“甲強龍20mg qd+環磷酰胺0.4g”方案及對症治療效果不佳。

1天前無明顯誘因復出現眼瞼及雙下肢浮腫,腹脹,爲求進一步中西醫治療,2018-4-29經門診以“腎病綜合徵 膜性腎病Ⅱ期”收入我科。

入院症見:眼瞼浮腫,雙下肢輕度可凹性水腫,乏力,偶胸悶憋氣,腹脹,納差,眠差,小便有泡沫,尿量約1000ml/日,大便日3次,稍微粘滯。

病例特點:

原發性腎病綜合徵,曾使用多種激素及免疫製劑方案,大量蛋白尿均緩解不理想,出現急性腎損傷血肌酐升高(AKIⅠ期)。

腎病理回報:瀰漫膜性腎小球腎炎(Ⅱ期),PLA2R 陽性,1:32。 

腎功能:尿素氮10.5mmol/l,肌酐135.3umol/l。 

血糖升高:葡萄糖6.8mmol/l。

高脂血症:膽固醇10.69mmol/l,甘油三酯3.01mmol/l; 

血漿白蛋白低:18.5g/l。 

血尿酸330umol/l。

24小時尿蛋白定量:4.95g/24h。

胸腔超聲:雙側胸腔積液(左側爲著,最深113mm)。

舌暗紅,舌體胖大齒痕,苔白微膩 水滑,脈沉細無力、尺部尤甚。

中醫診斷:水腫

              脾腎氣虛,毒瘀互結

西醫診斷:原發性腎病綜合徵(IMN)

              膜性腎病Ⅱ期

              腎性高血壓

              低蛋白血癥

              高脂血症

              急性腎損傷(AKIⅠ期)

              肺部感染

              藥物性重度骨質疏鬆

中醫治療以補益脾腎,化瘀祛濁通絡爲原則,處方以通絡保腎方加減,方中生黃芪補氣,丹蔘、水蛭、三七活血通絡,制附片、炮姜溫陽化氣行水,豬苓、益母草、葶藶子、桑白皮、車前草、白茅根利水消腫,殭蠶、荊芥祛風。

具體方藥如下:

生黃芪60g,丹蔘30g,三七8g,

水蛭6g,白茅根40g,車前草40g,

制附片6g,豬苓15g,益母草40g,

葶藶子30g,桑白皮20g,陳皮9g,

殭蠶15g,荊芥20g,

麥門冬30g, 炮姜3g。

配方顆粒,每日2次,每次1袋,溫開水100-200m1搖勻後服用,每次1袋,每日2次。

2018-5-18 24小時尿蛋白定量3.87克,晨起浮腫減輕,乏力減輕,自覺小便泡沫減少,大便可,舌暗紅,苔黃微膩,脈沉細。

舌苔提示溼鬱化熱,去制附片、炮姜,加青風藤、車前子,具體方藥如下:

生黃芪60g,丹蔘30g,三七8g,

水蛭6g,白茅根40g,車前草40g,

青風藤40g,豬苓15g,益母草40g,

葶藶子30g,桑白皮20g,陳皮9g,

殭蠶15g,荊芥20g,

麥門冬30g,車前子30g。

配方顆粒,每日2次,每次1袋,溫開水100-200m1搖勻後服用,每次1袋,每日2次。

2018-6-6 自覺手心發熱,無肢體水腫,小便泡沫減少,大便可,舌暗紅,苔黃微膩,脈沉細。上方加地骨皮、丹皮清解血熱,具體方藥如下:

生黃芪60g,丹蔘30g,三七8g,

水蛭6g,白茅根40g,車前草40g,

青風藤40g,豬苓15g,益母草40g,

葶藶子30g,桑白皮20g,陳皮9g,

殭蠶15g,荊芥20g,麥門冬30g,

車前子30g,穿山龍15g,

地骨皮20g,丹皮20g。

配方顆粒,每日2次,每次1袋,溫開水100-200m1搖勻後服用,每次1袋,每日2次。

2018-6-13(出院)

腎功:肌酐111.6umol/L(我院正常值:133umol/l),白蛋白18.1g/L。

血常規:白細胞7.34*10^9/L,血小板265*10^9/l,血紅蛋白99g/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65.4%。24h尿蛋白定量:6.975g。

中藥醫囑:2018年6月6日基礎方+陳皮6克,出院帶藥。

2018-6-28門診

腎功:肌酐124.5umol/L(外院正常值133umol/L),白蛋白19.6g/L。24h尿蛋白定量:5.37g。

調整中草藥方案,加用茯苓健脾利溼:

生黃芪60g,丹蔘30g,三七8g,

水蛭6g,白茅根40g,車前草40g,

青風藤40g,炙麻黃6g,益母草40g,

葶藶子30g,桑白皮20g,陳皮9g,

殭蠶15g,荊芥20g,麥門冬30g,

車前子40g,穿山龍15g,茯苓30g,

地骨皮20g,丹皮20g。

配方顆粒:將顆粒1袋倒入杯中,加開水100-200ml搖勻後溫服,每次1袋,每日2次。

2018-8-6門診 

尿蛋白定量:6.04g。調整抗炎,調節免疫方案:潑尼松片30mg 1/日、環孢素軟膠囊100mg 2/日(根據血藥濃度調整劑量)口服。

2018-9-4隨診

尿蛋白定量:7.242g。開始逐漸激素減量,根據環孢菌素A血藥濃度35-60ng/ml調整劑量。

2019-3-1隨診

腫標:CA125 492.32U/ml,CA199 42.9 U/ml。

尿常規:PH6.0,PRO3+。

腎損傷:ACR>86.7mg/g,A<200mg/l,尿NAG酶144.4U/L,IgG309.65mg/l,TfR186.04mg/l,β2-MG0.08mg/l。

便常規+潛血正常。

24h尿蛋白定量3.464g。

2019-4-29隨診

查血環孢素A濃度>60ng/ml,予甲潑尼龍片減至15mg,環孢素A減至75mg 2/日。

複查ALB28.9g/l,K3.83mmol/l,Cr68umol/l。尿蛋白定量1.95g/24h。

2019-6-21隨診

甲潑尼龍片減至10mg,環孢素A減至50mg 2/日。患者訴怕冷,時乏力,易感冒。舌淡紅,苔白膩,脈沉細。

調整中草藥方案,去地骨皮、首烏藤、白芍、茯苓,加用肉蓯蓉、巴戟天、金櫻子、女貞子等補腎填精之品,舌苔較前厚膩,呈顆粒狀,加用茵陳、柴胡:

具體方劑入下:

生黃芪60g,三七6g,生白朮40g,

麥門冬20g,水蛭6g,殭蠶12g,

紅花20g,女貞子15g,巴戟天15g,

青風藤40g,芡實20g,金櫻子20g,

川芎20g,丹蔘30g,穿山龍20g,

茵陳15g,紫草15g,肉蓯蓉15g,

知母9g,柴胡12g。

配方顆粒:將顆粒1袋倒入杯中,加開水100-200ml搖勻後溫服,每次1袋,每日2次。

2020-2-5 隨診

複查腎功:肌酐67.2umol/l,白蛋白45g/l。24h尿蛋白定量0.3g/24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