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的發展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一邊是城鎮化發展的速度比以前加快了,城鄉之間存在差距,導致大量的農村父母爲了子女的教育問題選擇去周邊的鄉鎮生活,另一邊則是因爲農村經濟發展不如城市,在無法實現就近就業的同時,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爲了生計只能遠離家鄉,外出務工。

而農村人口大量流失,不僅出現了“空心化”“老齡化”等問題,當今農村,大量的耕地已出現無人種植的現象,耕地閒置、種樹長草的情況愈演愈烈。有人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認爲未來在農村地區,“農民”這一個詞也會逐漸消失。

而筆者認爲,當今農村人口流失的確在向外流失,但這種發展趨勢並不會走得太遠,根據國家現在所部署的各項規劃,未來的農村,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徹底放棄農業,那麼不僅會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還會給我國的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

而農村耕地閒置、種樹的情況現在我國已經着手解決,爲了避免農民土地閒置,我國現在實施了承包地“三權分置”措施,給種地農民頒發鐵證,鼓勵不種地的農民流轉、託管土地,針對那些發展小農經濟農戶,我國是鼓勵他們入股合作社走現代化發展之路。

當然,有人會說,即便現在採取了這些措施,但還是阻擋不住農村人口轉移城市的現象,再加上種地不賺錢,誰願意留在農村種地呢?如果糧食價格能夠上漲,相信農村不會有那麼多耕地閒置或種樹。所以,很多農民都認爲,提高糧食的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纔是根本。

對於這個觀點,筆者也非常認同。圍繞着農民的增收問題,我國現在也積極採取了措施。根據部署,下一個五年規劃,我國會全面推進農業向現代化轉型發展,走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以此來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讓村民種植出來的糧食能夠通過加工或其他辦法增加收入。

而糧食和農產品賣不起高價,原因也有很多,但如果農民能夠參與互聯網“出村進城”,亦或者結合電商來擴展銷售渠道的話,農產品經過加工包裝就能比原來的價格提高几倍,收入自然會增加,而此時,大家更應該注意產品的品質和服務,這樣纔能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當然,農業走現代化、信息化已是必然趨勢,這個時候,需要很多人才支撐農業發展。但在現實中,還是有很多農民對農業發展方面的沒有信心,覺得外出打工纔是唯一的出路,誰也不願意和老一輩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會種地了。假如,會種地的農民幹不動了,未來的農村,誰來種地呢?這個問題也值得大家討論。

大家都知道,農業是我國發展的根本,耕地面積和糧食產能關係到十四億人的喫飯問題。雖然說現在有很多農民出去打工了,土地也拋荒了,但卻沒有影響我國的糧食生產,這是爲何呢?其實,圍繞農村發展後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國已經提前部署了工作,在平原地區,我國已經建立了大面積的高標準農田,一些地方現在已經成爲我國的產糧基地,當地的農民已經走向了職業化。

而我國在建設大規模優質農田的同時,每年還組織了許多培育計劃,比如說: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涉農企業帶頭人培訓計劃等等。從這些規劃中可以看出,未來,留在農村種地的會是“新型職業農民”,而支撐農業發展的會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總之,農業是發展的根本,我國人口衆多、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食。耕地作爲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我國是不會讓耕地閒置荒蕪的,現在受保護的基本農田面積已經達到了十五億畝,這些耕地是穩定糧食的根本,我國是不允許任何人突破。

今年圍繞着農村耕地不種糧的問題,我國再次出臺了整治措施,禁止個人和工商資本閒置荒蕪基本農田。

守住糧食生產安全、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是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必須實行的措施,對於耕地的保護力度也會加強,大家要一起行動,守住耕地紅線,穩定我國的糧食生產安全,爲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出一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