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假名牌口紅進價5塊錢一支##辛巴帶貨假燕窩被立案調查#等直播帶貨售假新聞不斷登上熱搜,成爲網友關注和熱議話題。在微博客類社交網絡中,僅辛巴帶貨假燕窩相關話題就達到幾十個,其網絡傳播力和影響力非同一般。那麼對於近年飛速發展的直播帶貨以及伴隨其中的售貨、投訴、維權等問題,輿論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直播帶貨售假問題頻現

隨着人們購物習慣的不斷改變,網購已經成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近幾年直播帶貨以一種更爲直觀,便捷的商品展現方式躍入人們的視野,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許多線下店鋪改爲線上銷售,成爲商家進行品牌宣傳,打開市場知名度,上新產品宣傳、促進產品銷量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在訂單暴漲的背後,關於“直播”售假的問題和投訴也在急速攀升,最近的假口紅和假燕窩事件可以說是把直播售假問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江蘇南京警方搗毀了一個售假團伙,這個團伙以直播帶貨的方式,3天內賣出了1.5萬支冒牌的“大牌”口紅。經查犯罪嫌疑人周某原本在購物平臺做美妝生意,但覺得利潤微薄,便從其他渠道購買假冒品牌口紅,再通過中介找網絡主播帶貨。他們從一些渠道買進大牌口紅,進價在5元-20元不等,售出的價格在40-50元不等。三天帶貨時間裏,嫌疑人交代,他們的銷售金額高達130多萬元。低價拿貨再高價拋售,嫌疑人利用的就是直播間觀衆的撿漏心態。

#辛巴帶貨假燕窩被立案調查#主播辛巴被指售賣燕窩爲糖水一事,備受關注。11月27日,他通過社交平臺發佈一篇聲明,表示經檢測直播間銷售的燕窩確實存在誇大宣傳,燕窩成分不足每碗2克,表示道歉並向購買燕窩的消費者承諾“退一賠三”。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次調查的重點產品是其售賣的燕窩,其售賣的其它產品也在調查範圍之內,因爲涉及詢問當事人、檢測售賣商品等,目前正在處理的過程之中。

在黑貓投訴中關於直播帶貨的投訴案例,大部分集中在虛假宣傳和假冒僞劣商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佈的全國12315平臺2020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共接到直播相關投訴舉報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0%,關於“直播帶貨”訴求佔比近六成。

電商直播帶貨爲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購物體驗,在實時互動的直播間裏,通過主播對商品的展示和解說,讓觀看者感受真實的產品效果,縮短線上購物只限於平面圖片的侷限性,讓產品更加立體化,從而加快商家成單速度,縮短銷售週期。很多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也能過直播的方式快速崛起,受疫情影響,很多線下產業轉爲線上銷售,爲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另闢蹊徑。

另外直播帶貨的方式也開闢了農產品銷售新路,助力貧苦地區農民增收。電商直播讓信息更加對稱,拉近了買賣雙方之間的距離,不可否認的是直播帶貨確實爲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便利。然而,從直播帶貨至今,售假問題也成爲消費者投訴的熱門問題,根據輿情監測軟件鷹擊早發現對#直播帶貨售假#網絡熱度趨勢進行分析,以近一個月爲例,可以看出,網民對這一相關話題的關注和參與程度都處在較高水平,這與電商平臺、段視頻平臺對直播的大力支持以及網民日益習慣的直播購物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取證、維權難,消費公衆信任

對於直播帶貨而言,最終的目的一定是想要賣貨,自然就繞不開商品本身的質量、性價比、服務,如何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纔是電商直播需要面臨的核心問題和競爭力。而現階段的直播間,充斥着部分非正規的商家,通過直播銷售質量低劣、缺斤少兩、以次充好、仿冒名牌的三無產品謀取暴利,而消費者如果買到此類問題產品,在進行維權時,商家店鋪消失,直播沒有回放、刪除回放無法取證,客服應付了事等情況時有發生。直播帶貨發展至今,誇大宣傳、售假、退換貨難等直播間亂象問題,已經愈演愈烈,給整個行業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直播帶貨本應該是一個良好的產品展示窗口,但是此類行業亂象頻發,無疑是在消耗着消費者的信任,長此以往容易造成整個電商直播行業的信任危機。

行業監管收穫輿論肯定

根據預測,今年的網絡直播帶貨可以達到9000億的市場規模,隨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在直播間剁手變成一種習慣,對於直播帶貨相應的監管措施不斷出臺。

11月13日,國家網信辦發佈的《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直播營銷平臺應當記錄、保存直播內容,保存時間不少於六十日,並提供直播內容回看功能。

此前市場監管總局也連發兩道監管文件,其中《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將網絡直播帶貨等網絡交易新業態納入監管範圍,並指出網絡直播帶貨需提供回看功能;《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對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的三大主體即網絡平臺、商品經營者、網絡直播者的責任進行梳理,分層次進行責任劃分。

從監管內容來看,目前帶貨主播的法律責任、行業規範逐漸建立起來,包括網絡直播帶貨宣傳推廣將適用《廣告法》,直播帶貨商家需遵守《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對直播帶貨准入門檻、數據保存等做出的規定,這都預示着,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管體系正在建立。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不下10份監管文件出臺。 直播帶貨行業也將告別野蠻生長,進入強監管時代。

從#直播帶貨售假#網友情感傾向分析來看,負面情緒佔比超過半數,達到了59%,多以發表對直播售假的個人意見,呼籲加強行業監管,對售假商家及帶貨主播給予嚴懲,對受損失的消費者給予補償爲主。而正面情緒佔比達到了33.5%,主要認爲行業監管措施的接連出臺無論是對行業、商家、平臺、主播還是消費者而言都是利好政策,規範了行業標準,讓更加便民的直播帶貨更加可靠和正規,防止了不良商家趁機謀利;促使帶貨主播承擔銷售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在挑選商品和商家前更嚴格的把關;避免碰到"翻車"事故,利用嘉賓駐場、友情參與、不知情等各種託詞逃避責任;對消費者而言能夠買的開心,買的放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