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京警方捣毁了一个售假团伙,该团伙以直播带货的方式,3天内卖出了1.5万支冒牌的“大牌”口红。该团伙从其他渠道购买的假冒品牌口红进价在5元-20元不等,再通过中介找网络主播带货,利用直播间观众的捡漏心理,宣称将市场价三百多的大牌口红清仓大甩卖,以40-50元不等的价格售出。三天带货时间里,嫌疑人交代,他们的销售金额高达130多万元。

舆论传播演化

在@央视财经 于12月3日晚上8时许对此事进行报道之后,并没有立刻引起大范围公众关注,舆情传播由此进入酝酿期。4日,在@浙江公安 、@财经看点说 等媒体转发博文、各地方媒体账号截取博文内容对该事件进行关注报道后,热度开始攀升。“三天”、“130万元”、“进价5块钱”等话题标签中的精确数字表述以及金额悬殊抓住了网民注意力,后续随着各路自媒体账号加入舆论传递,将此事与以往直播带货热点事件进行关联报道,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讨论,舆情进入爆发期触及波峰。截至12月8日,#直播带货三天卖出130万元假口红#话题下阅读量达将近3亿,讨论数过万。

“贪便宜”的错?情绪表态下的理性发散

根据舆情监测系统鹰击早发现的整理分析,此事件下网民情绪体现为负面情绪为主导,正面中立情绪显弱势的状态,舆论焦点主要围绕人、直播平台、造假这三个层面展开。

围绕人展开的舆论情绪多为负面表现,由于报道中所提真假口红价格悬殊,网民对此事的情绪集中在对买假货的人的批评与不理解上,认为买到假货贪便宜心理要占据一大原因。“所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低价大牌口红”、“买的人咋想的”等评论获得大量赞同,所使用的也是费解、疑惑、黑线的表情。

除了部分网民单纯情绪发泄性的表态之外,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的理性观点也出现在话题讨论区。该部分网民认为一味地批评消费者不可取,此次事件中的消费者是受害者,单单揪住一个贪便宜心理就开炮并不明智,有低价卖假的也有高价卖假的,低价瞄准人们的捡漏心理,高价瞄准的是人们高价买真货的惯性思维。归根结底,造假卖假这一行为才更可恨可耻。

在此基础上,舆论焦点围绕直播平台监管与打假的惩戒力度扩散,以数码博主@数码评测师 为例,别让直播成了网络诈骗的快消平台、呼吁直播平台更早、更快地推出更有力的监管的表态发言获得大量网民认同。另一数码博主@王随机 则把关注点落到造假产业链这一角度,希望对造假卖假的行为加大监管与惩罚力度,同时也提醒了消费者要多留个心眼,理性消费。此类博主作为意见领袖的理性发言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网民对直播卖假货事件的负面情绪扩散,把舆论的落地点引至看到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上,舆论情绪得以趋于平和。

如今直播卖货盛行,直播间一般以极具煽动性的购买引导为特点,受宣传刺激与价格刺激而产生的冲动性消费较多。几场直播下来,所涉及商品品类杂,金额大,一方面大力度地带动了消费不假,但另一方面,被爆出的隐患也不少。直播售假、夸大宣传等新闻的频繁曝光让直播带货模式的争议点持续增加,网民对直播带货这种销售形式的不信任呈现加深之势。面对发展快速的互联网生态,监管措施与细化准则也亟需跟上。除了对平日里大众网购、直播消费要慎重的警醒作用以外,该类事件曝光后如何规范直播带货、加大对夸大宣传的惩戒力度、严抓严打造假贩假等问题也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诉求。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