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广东本地媒体报道了一则“公厕取纸也人脸识别?网络安全专家:存在暴露行踪的风险”的消息,称广东东莞莞城区的一间公厕内装了一台“人脸识别供纸机”,虽说是方便了大家免费取用厕纸,但是面部信息又是否会有泄露的风险呢?网络安全专家提醒,这种识别信息在本机没存储并不代表在系统内没存储,一旦数据库泄露或被盗用,就有暴露行踪的风险;同时,如果不同来源的不同信息横向叠加,还可以展现出完整的个人隐私。该事件经媒体爆料后,公厕“人脸识别”取纸登上了风口浪尖,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1、广东东莞公厕“人脸识别”取纸舆情热度趋势分析

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在11月30日公厕“人脸识别”取纸被报道之后的几天时间内,相关舆情热度发酵处于酝酿期,直至12月4日开始呈直线上升态势,舆情爆发期持续了1天时间,12月6日之后,舆情热度小幅上涨进入后期的反复阶段,凸显出舆情长尾效应。

舆情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网民、自媒体大V和新闻媒体的介入程度息息相关,基于公厕人脸识别取纸的热度趋势来看,舆情酝酿期的形成主要受本地媒体初始爆料的影响,广东台触电新闻为此事件的传播源头,进一步得到了本地自媒体大v@IN莞 的传播,引发小范围内的讨论。

主流媒体的报道将广东东莞公厕人脸识别带入了公众视野当中,12月3日下午,央视新闻以“如何给人脸信息‘戴上’安全的头盔?厕所取纸人脸识别 公民担心信息泄露”为标题将人脸识别隐私担忧和规避推至舆论风口,舆情传播热度高涨,伴随着Vista看天下、人民网、财经新媒体等媒体转发这一消息,最大程度地吸引了网民关注。

公厕人脸识别取纸热度的小幅回升源于媒体的跟踪报道,也显示了网络争议对于现实问题解决所产生的影响。12月5日,南方都市报称“企业回应:人脸特征短期存储后即删除”,造成部分舆论反弹,引发网民反感情绪。12月6日,@东莞城管 发布通报表示,对于公众担忧,已协调终止使用该设备,改为常规方式免费向市民提供纸巾,同时对本次事件中给市民带来的不适深表歉意。至此,关于公厕人脸识别取纸的舆论风波虽然接近尾声,但网民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利弊影响的讨论远远没有结束。

2、“人脸识别”技术的现实利弊影响与网络舆论争议

网络舆论关于广东东莞公厕“人脸识别”取纸的争议并非一时兴起。因为被动物园要求采用“刷脸”方式入园,游园年卡办理者郭兵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决定以服务合同违约为由,将提供服务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该案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最终,法院判决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其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与之类似的,一则“戴头盔看房”的短视频火爆全网,这些都直接体现了“人脸识别”技术背后的安全隐忧。

具体到公厕“人脸识别”取纸的网民话题聚焦,持反对意见的网民占比高达62%,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吐槽个人隐私泄露早已防不胜防,“刷脸”登机、人脸识别支付、监控学生行为、小区门禁系统等等诸多应用场景麻痹了人们的戒备心;二是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诸多网民据此持有坚决的抵制态度;三是讽刺和批判取厕纸靠刷脸这一行为本身,“光一套刷脸设备就够买多少纸了”“一个公厕要做到百年老店吗”等等。

但同时公厕“人脸识别”取纸还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持“方便生活、杜绝薅纸现象”的观点态度占比36%,主要表示“对于那些喜欢占便宜的人来说,脸都不要了,还在乎信息泄漏吗?”“我就看过一个老头直接把一盒纸全部拿光装进了自己口袋”“你可以不用,这个措施是便民,防浪费”。此外,还有网民提出解决厕纸问题的其他言论,如“装个摄像头和温馨提醒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