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布斯中國

如果您是科幻愛好者,一定對漫威系列鋼鐵俠的戰甲、《明日邊緣》中普通士兵穿後就能變成超級戰士的外骨骼裝備印象深刻。

雖然這是科幻片的劇情,但並不是異想天開。外骨骼機器人已有實際應用,除了軍工,在醫療和工業賽道,集結了不少玩家。

孫鵬明是遠也科技的首席運營官。圖片來源:DR

今年10月,高瓴創投、百度風投、線性資本投資國內首款肌肉外甲初創公司——遠也科技的消息引入關注。

高瓴創投是高瓴資本今年2月建立的專注早期創業公司的創投。而高瓴資本在醫療領域深耕多年,特立獨行,眼光獨到且敢於重倉,敢於逆勢投資,戰績輝煌。佈局這家初創公司的邏輯和思路值得探究。

遠也科技由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博士和碩士於2018年在美國波士頓創立,在中國蘇州駐足發展的新型可穿戴機器人公司。其自主研發的肌肉外甲系統可以輕鬆穿戴,並結合了人工智能算法、機器人技術、柔性材料設計、人體生物力學等技術,通過自主學習,爲穿戴者提供個性化的步態助力和步態調整方案。

肌肉外甲的技術理念是穿戴者主導,設備協同完成。只有穿戴者有意願、而且開始了第一步身體動作,肌肉外甲纔會進行輔助。其核心在於協同增強肌肉力量。

區別於傳統可穿戴機器裝備,這款肌肉外甲不再需要整腿的金屬支架做整個身體的重量支撐,而用輕巧結構 —— 比如仿生碳纖支架、輕型織布、極小型驅動裝置 —— 針對目標肌肉。肌肉外甲不會像一副難以操作的鋼鐵盔甲,而是一套方便穿脫、對行動沒有附加限制的輕型設備。

顛覆式硬件創新、領先AI算法和成本控制是遠也科技的王牌。首款肌肉外甲重量僅爲 2.5 公斤,1 分鐘內可以完成穿戴。此外,肌肉外甲表面設有傳感器,並配有操控臺。當使用者穿上肌肉外甲後,傳感器能實時測量其肢體動作,將測量數據傳回系統中。人工智能算法會對數據進行學習,並預判穿戴者的意圖。讓這款肌肉外甲更“懂”使用者。通過機器學習預測動作意圖,讓患者在訓練中發揮更多的主動性。這對患者的“皮層功能重塑”有重要意義,而“皮層功能重塑”是腦卒中患者、中風病人恢復正常行動控制的關鍵步驟。它意味着先前受損的神經通路被新形成的通路所補充,從而更好地進行肌肉運動和運動控制。

最重要的是,遠也科技肌肉外甲的特殊結構和原理較於傳統外骨骼設備更易於在日常生活被使用,再加上製造成本可壓縮的空間更大,所以讓此類設備在C端被廣泛使用不再遙遠。

從0到1的突破從來都是質變的創新,會被重獎。這大概是諸如高瓴創投等風投大筆投入的原因之一。

今年28歲的孫鵬明是遠也科技的首席運營官,也是今年U30科學和醫療健康行業的上榜者。這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的學霸正面臨一項挑戰——學習,快速學習,儘管這是自己的強項。“很多是我不熟悉的,所以需要我更快更強的學習和適應,也需要保持一種更加開放,謙遜的心態。”

孫鵬明在遠也科技目前主要負責公司的供應鏈和生產、結構設計以及日常運營工作。孫鵬明在2019年年初加入遠也團隊,他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間曾創立過一家在新留學和教育公司。之後又在世界500強企業偉創力,Keurig實習工作過,畢業後,與哈佛主修機器人專業的丁也博士在波士頓創業,致力將遠也科技打造成世界上最好的可穿戴式機器人公司。

孫鵬明介紹,目前團隊在和多家三甲醫院進行領創測試,在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過程中不斷打磨產品。

孫鵬明希望和這些夥伴合作,發揮產品的優勢,共同推動智能康復在臨牀上的應用,把前沿有效的技術及時地應用到需要的患者身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