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蘇敏

編輯 | 楊絢然

圖源美團官微

王興想做實物電商很久了。

近日,美團電商業務“團好貨”入口悄然升級,提升到App首頁的一級入口處。在美團優選已經開城的地區,美團App底部的功能欄也發生了變化,原有的“發現”頁變更爲“省錢好貨”。

這意味着,此前隱藏在美團生活服務品類下的電商業務不再低調,宣稱“沒有邊界”的美團加速佈局電商。

一邊大力推進買菜戰線,一邊捲土重來實物電商,王興折戟過的美團電商之路,如今變得好走了嗎?

再戰電商江湖,“團好貨”對標拼多多?

打開“團好貨”界面,可以看到首頁商品瀑布流展現方式與拼多多、淘寶特價版相近,屬於“貨找人”模式,甚至沒有搜索欄和商家,只有單品。

目前提供的商品品類包括生鮮、食品、百貨、家居、母嬰等,熱賣品類多爲生鮮食品和日用小商品。產品全場包郵,一件即可發貨,很多生鮮商品還支持壞果包賠、假一賠十、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等配套服務。

“團好貨”產品價格區間普遍較低,熱賣區的商品價格大多在10元左右。從價格區間的設定來看,美團進攻下沉市場的意圖已經很明顯。

此外,美團優選、美團月付等多個美團今年推出的新功能和新服務都出現“團好貨”首頁的主要位置,且有提示到美團優選自提門店的距離。

也就是說,美團希望將“團好貨”與其他相關業務進行整合優化,形成了一條從服務到實物再到社交的電商交易閉環。由同城近場零售到電商遠場零售,由送食物到送萬物,足以看出美團的“野心”。

事實上,這並不是美團首次進軍電商領域。早在2013 年,美團就通過全資收購實物團購網站“猛買網”來試水電商業務。然而,其時美團、大衆點評、拉手等團購平臺酣戰正激,阿里、騰訊、百度三巨頭也在團購領域不斷加碼。

阿里在2010年就推出根植於淘寶的聚划算,主打線上商品團購,2012年時銷售額已超過200億;騰訊先與美國團購巨頭Group on聯合投資成立中國版“高朋網”,強勢打入國內團購市場,後又基於微信平臺推出“微團購”;百度則在2013年通過戰略投資當時團購網站中排名第四的糯米網,加入戰局。

三巨頭的佈局讓戰事白熱化,爲了集中精力專攻本地生活服務,美團在2016年關停了電商購物頻道。

此後,隨着美團從外賣大戰中勝出,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佔據絕對的優勢,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美團先是於2018年7月推出閃購平臺,基於用戶對生鮮食品、日用百貨的即時性需求,採用同城零售的模式,爲用戶搭建一個30分鐘到貨的生活賣場。據界面新聞報道稱,“團好貨”就是由美團閃購團隊負責。

同年10月,美團官方微信小程序又上線了“好貨拼團”板塊,不僅提供代金券等服務類商品,還提供生鮮、日用品等實物商品,這也是美團首次試水同城社交電商。

2019年底,王興邀請垂直電商平臺“好樂買”創始人李樹斌加入美團。今年1月,李樹斌被任命爲美團S-team成員(Senior team,即美團最高管理決策機構)。王慧文宣佈退休後,美團平臺的負責人一職由李樹斌接任。

離綜合電商平臺還很遠

下沉市場是這兩年最火爆的概念之一。當一二線城市的發展紅利逼近天花板之時,無論是嗅覺敏銳的創業者還是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巨頭,都紛紛放下身段,踊躍下沉。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發佈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4.81萬億元,其中下沉市場中的電商平臺活躍用戶近4億人,佔移動電子商務活躍總數的57.4%,日均使用時長突破1小時。據《下沉市場洞察報告》,84%的商品在三至六線城市的消費者數量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

面對消費潛力如此巨大的市場,美團沒有不入局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美團對新流量和新業務的渴望非常迫切。

在美團的收入板塊,主業外賣規模雖大,卻並不賺錢。美團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餐飲外賣的收入爲206.9億元,但利潤率只有3.7%,僅比上一季度提升了1.6%。而據QuestMobile統計,今年10月,餓了麼月度活躍用戶數兩年來首次超過美團。

美團需要通過新業務來增加新用戶,幫助其走向下沉市場。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告訴創業邦:“在一二線城市,外賣市場幾乎達到了增長的天花板,美團需要開拓新的增長空間。美團做打車、收購摩拜單車、進軍共享充電市場等,都是基於這套邏輯。對於下沉市場來說,外賣並不是高頻消費,相對低價的實物電商和社區團購反而是更好的模式。”

此外,在生活服務領域阿里一直虎視眈眈,尤其是今年以來通過多次組織架構調整、支付寶和餓了麼產品升級、百億補貼等很多動作來強攻。而美團入局阿里的核心業務電商,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反攻。

對美團來說,做電商的基礎是藉助外賣業務形成的強配送體系,尤其是在同城零售和末端配送有着先天優勢,可以大幅縮短消費者的等待時間。

美團此前也一直在打通線下零售業態,比如美團閃購和華爲合作,到顧客下單、訂單配送等全流程服務,爲消費者同城配送華爲新機。

不過,同城零售從本質上來說仍是外賣模式,在商品品類和購物體驗上與傳統電商的差別很大。

二者的底層邏輯完全不同。傳統電商是SKU爲中心的供給制,有非常豐富的商品庫,交易環節涉及到退換貨等多個流程,由於電商不受地域限制,消費者對於即時性的要求也不高。外賣則是基於用戶所處的位置來提供服務,而非商品的供給量和供給維度,因此對配送時效性和履約能力要求更高。

美團在同城零售的探索上其實相對被動。2017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就是在往線下推進。除了推出盒馬鮮生、收購大潤發等,阿里在持續投入資源爲餓了麼重倉同城零售,包括幫助傳統門店數字化及接入更多品牌。

今年,餓了麼同樣將過去的“送外賣”升級到“送萬物、送服務”,直接對壘美團。

而在目前巨頭廝殺的社區團購領域,一種觀點認爲,以生鮮爲主的社區團購更多依賴的是本地供應鏈和本地消費,仍屬於近場電商。而生鮮之外的很多品類則需要跨區域流動,輻射全國。

作爲傳統電商的阿里和拼多多未來預計會將更多品類納入社區團購,換句話說,社區團購和傳統電商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

在此邏輯下,社區團購和團好貨,一個是近場一個是遠場,可以相互補充。前置倉模式的美團買菜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社區團購模式的美團優選則聚焦下沉市場。

不同的業務滿足不同的需求,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態,這是一種理想狀態。

現實是,美團的短板也顯而易見,即缺乏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三大電商巨頭都有農產品源頭和產業帶的深度佈局,剛入局的美團顯然沒有優勢。

物流方面,阿里集齊四通一達,京東的自建物流是護城河,拼多多與快遞黑馬極兔速遞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團擅長同城配送和近場業務,異地物流還是要交給物流公司來做。但是,供應鏈和物流如果輕資產運作,容易被其他人掣肘;如果重資產操作,則有悖於此前美團的輕資產模式。

可見,美團的電商之路並不好走。如今鏖戰社區團購的美團,離真正的綜合電商平臺還很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