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或者80年代,老百姓最大的追求可能是豐衣足食,儘早的脫離貧困,但在如今,我國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全面脫貧,不過老百姓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買房,比如有存款,比如有車等等。在現在這個年代,只要你肯努力,你肯喫苦,那基本上每個月賺到三四千元還是能保證的,更有的人能做到月入過萬,收入高了,自然而然的老百姓手中的餘錢也就多了起來,但錢總不能一直存放在家裏吧,這可不安全,所以銀行成爲了老百姓的第一選擇。

如果從家庭資產方面來看的話,我國老百姓都還是非常有錢的,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家庭中戶均資產金額達到了317.9萬元,作爲一線大城市的北京更是戶均達到了將近900萬,但這真的能證明老百姓很有錢嗎?在央行發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城鎮家庭的資產比例中住房資產佔比將近7成,而金融資產佔比僅僅只有20.4%,而負債參與率更是達到了56.5%,可以說看似都很有錢,其實很多家庭都是負債家庭,所以說很多人都覺得說,看一個人有沒有錢,不能只是看資產,更重要的是要看存款。那麼問題來了,我國存款比較多的人有多少?

根據相關信息顯示,我國有5.6億人在銀行是沒有任何存款的,也許有的人覺得沒有存款很“慘”,但你可知又有多少人是負債狀態?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只要能收支平衡就算不錯,談及存款更是不敢奢望。我國有這麼一部分人,遵循的不是“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反而是“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部分人由於喜歡消費,或者說控制不住自己消費的慾望,但奈何收入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只能選擇超前消費,每個月的收入償還上個月的貸款後可能都所剩無幾,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中,沒有存款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除了因爲消費導致沒有存款的人以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爲房貸的原因,每個月的收入拿出一大半用於償還房貸,剩餘的用於生活所需,自然也存不下來多少錢。還有一部分人並不喜歡把錢存在銀行,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銀行存款除了安全性高以外,收益率確實不算非常高,對於一些能承受風險,又想追求高收益的人來說,他們會考慮理財產品或者股市、基金等等。

對於存款的多少有沒有“分界線”呢?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任何官方給出的“分界線”,只是很多人都覺得50萬是一個“分界線”,爲何會這樣區分呢?這主要是與央行施行的《存款保險條例》有關。衆所周知,銀行不是不破產的,時至如今,我國已經出現了4家破產銀行,所以爲了保障儲戶的資金安全性,央行施行了《存款保險條例》。

根據《條例》中所述,即使銀行破產,那儲戶最高也可以獲得50萬的全額賠付,而在我國存款超過50萬的儲戶佔比僅僅只有0.37%。雖然說這個數據是2015年的調查數據,但到了2020年該賠付最高金額仍然沒有改變,從這我們也可以看出,該數據仍然適用於現在,雖然有可能人數有所上漲了,但小編個人覺得,即使再上漲也很難突破1%,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的存款超過50萬,那就超過了全國99%的人了。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50萬也並不是什麼大數目,畢竟現如今一套房子的價值超過百萬以上的是比比皆是,更有的房子一套就價值上千萬上億元,但我們也要清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50萬可能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這還是存款,要知道存款並不等於收入,而是收入扣除了開支後存下來的錢。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相關信息顯示,2019年我國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月收入爲4467元,試問這個收入水平扣除了開支還能存下來多少呢?所以不要覺得50萬少,想要存50萬可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有非常多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存不下來50萬。

總結

如今是一個互聯網時代,有非常多的網友會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言論,有的人稱自己月入上萬,也有的人稱自己一年收入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也讓很多人都覺得,現在賺錢很容易,有錢人非常多,但事實卻是相反的,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未來,想要賺錢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所謂的有錢人也可能不是真的,畢竟很多人都存在“吹牛”的成分,所以還是努力賺錢吧,當我們的存款超過了50萬,那我們也就超越了全國99%的人了,那麼問題來了,你的存款有多少呢?超越了多少人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