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关羽奉命进攻长沙郡,与长沙郡守韩玄部下老将黄忠交战,双方在长沙城下进行了三次交锋。双方第一次交锋,相斗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次交锋相斗五六十回合,关羽诈败,准备利用拖刀计砍杀黄忠在发现黄忠坠马以后,让他换马再战,放过了黄忠。

第三次交锋,相斗三十多回合后,黄忠诈败,引诱关羽追击,为报关羽不杀之恩,明明百步穿杨的黄忠却连射两只空箭,第三只箭恰好射到关羽盔缨之上。

到了《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关羽得知刘备册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大将时,虽然自己位居"五虎大将"之首,却依然勃然大怒,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不肯接受封号,经过费诗的一番劝说,这才勉强接受。

读者看到这里想必疑惑不已,既然在10年前的长沙之战时,关羽能够和黄忠惺惺相惜,为什么在刘备册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却嫌弃黄忠年老,认为和黄忠同列五虎是一种耻辱呢?而且刘备册封五虎时,关羽已经接近60岁高龄(在演义中,关羽年龄小于刘备,但据考证,历史上关羽年龄要大于刘备),黄忠也不过比关羽大10岁而已,关羽自己也不年轻,嫌弃黄忠年老实在是说不过去。有人怀疑,关羽嫌弃黄忠是否演义虚构呢?

在《三国志》中,的确出现了关羽嫌弃黄忠的记载。(当然并没有册封"五虎上将",而是分别册封关羽、张飞、马超为四方将军)原文摘录如下: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派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蜀书·费诗传》

虽然《三国演义》黄忠与关羽的三次交锋描述的很精彩,历史上关羽并未与黄忠交锋过。刘备南取荆南四郡时,根本没有带上关羽和张飞,《三国演义》为了让黄忠能够和张飞打起来,虚构了"长沙之战",却抹去了关羽"绝北道"之战: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三国志·魏书·李通传》

刘备夺取荆南四郡的过程也很简单,他打着刘表之长子刘琦的名号传檄荆南,四郡太守原本就是刘表的手下,自然不战而降: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黄忠作为长沙郡守韩玄的部将,跟着他一起投降了刘备,后随刘备入川,因作战悍勇深受刘备赏识。但在汉中之战前,黄忠不过是杂号讨虏将军。

直到黄忠在定军山之战阵斩曹军主将夏侯渊,成为汉中之战的重要转折点,战后刘备破格提拔黄忠为征西将军。

在其汉中称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关羽和黄忠在历史上没什么交集,自然对他无感,或许关羽认为,黄忠只不过是侥幸斩杀了夏侯渊而已,对于刘备这又是拜将又是封侯的行为心存不满,这才抱怨说不想和老兵同列。

实际上正如关羽所说,黄忠阵斩夏侯渊完全是因为侥幸,首先,计策的提出者是法正,黄忠只不过是计策的执行者。

再者,夏侯渊本人也是不够用谨慎,身为主将却要去亲自修补鹿角,这才给了黄忠可乘之机,把黄忠换成别的将领,一样能够斩杀夏侯渊,正史中的黄忠,是绝对没法和关羽相提并论的。刘备之所以破格提拔关羽,只不过是因为黄忠斩杀的是魏国一员大将,极大程度的鼓舞了士气,并非真的认为黄忠能够与关羽相当。

参考文献:

《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