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上的《報告》和《說明》,站位高遠、開拓創新,求真務實、鼓舞人心。”在中共四川天府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劉任遠看來,“十三五”期間,特別是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市委堅定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聚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推動成都城市能級實現歷史性躍升,“成績單”厚重亮眼。

“十三五”期間,開闢永續發展空間,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實現了城市發展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以前瞻性戰略思維重構城市動力系統,着力推動新經濟突破發展,以14個產業生態圈引領66個產業功能區建設,城市“硬核”實力全面提升。以強烈的爲民情懷統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創新構建黨建引領下的城市全週期管理體系,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以事業成長性和生活宜居度爲核心的城市競爭力持續升級。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劉任遠表示,天府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在成都衝刺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的歷史座標系中找定位、強擔當,努力在新發展階段爲成都城市戰略能級再提升貢獻新區力量。

發揮國家級新區“旗艦作用”。聚焦做強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的戰略支撐,精準對接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區一城”協同發展等上位戰略規劃,統籌謀劃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系統安排2021年經濟工作,確保新區的發展路徑、功能佈局服從服務於全市戰略大局。

發揮公園城市“舉旗作用”。切實擔當公園城市“首提地”的時代使命和先行先試的重大責任,錨固公園城市“三大願景”,深化公園城市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加快構建公園城市規劃導則、指標評價、價值轉化等體系,大力塑造公園城市宜居品質、提升公園城市綜合效益,努力在全市乃至更大範圍引領“舉旗”。

發揮科技創新“策源作用”。聚焦發揮成都科學城的“核心”引擎作用,加快佈局“大裝置”、集聚“國家隊”、拓展“高校圈”、打造“人才港”、培育“獨角獸”、建好“公園城”,以天府實驗室、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爲帶動,大力集聚科技戰略力量,努力成爲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撐。

發揮對外開放“平臺作用”。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機遇,整合自貿試驗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等國家開放戰略政策優勢,發揮西博城、中央法務區等高能級平臺戰略牽引作用,攜手兩江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加快構建協同開放網絡,助力成都配置全球資源、運用全球市場。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曹凘源 供圖 四川天府新區 編輯 李旻 校對 藺虹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