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大衆類音樂節目又一成功範例,東方衛視《我們的歌》讓觀衆與市場再次認知音樂綜藝的價值。

在12月27日晚的節目中,歷經12期的音樂合作之旅暫時落下帷幕,“金聲拍檔”花落本季最出圈的“精神小夥”組合。

雖然有競技環節,但《我們的歌》節目並不強調比賽屬性,而是用音樂來陪所有觀衆走過一段旅程。伴隨着《朋友》的旋律,本季《我們的歌》正式收官。

我們能在節目中感受到音樂最真誠的力量。就如東方衛視獨立製片人、《我們的歌》總導演陳虹所言,“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能讓更多的聽衆與觀衆發現音樂、享受音樂、愛上音樂,通過音樂跨越年齡的障礙,成爲代際交流的橋樑”。

數據也印證着這一切,在節目播出期間,12期節目都在播出當晚保持較高的收視率,網播數據也在同期綜藝中表現不俗,全網熱搜200+更是節目熱度的最佳佐證。收官之際,我們也和《我們的歌》幕後製作團隊聊了聊。

▍綜二代保持高熱度的背後,得益於幕後團隊夜以繼日的付出

當下綜藝市場綜二代、綜N代類產品不少,但在第一季節目高起之後還能維持熱度與口碑的節目寥寥無幾。具體原因無外乎觀衆審美疲勞、節目過度依靠常駐MC、節目設置上靠獵奇吸引觀衆而缺乏後勁等幾種原因。

《我們的歌》之所以能夠在第二季依舊保持活力,維持高熱度與高口碑,得益於節目用前輩歌手與歌壇新銳同臺演繹的方式與概念,讓音樂綻放出魅力,用音樂實現代際溝通,成功突破不同圈層受衆。而這一切,則來自於《我們的歌》幕後團隊日日夜夜的辛勞工作。

在和《我們的歌》舞臺視覺總監尤莉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經典的時刻竟然都來自於意外。

“我們的節目主旨是不同年代歌手代際交融,所以歌手狀態相對輕鬆,從而導致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舞臺上的真實事件發生,但這些意外很可愛,也成了觀衆深刻的記憶點。我們的舞臺包裝設計也是秉承着真來做的,讓每個藝人在這個舞臺上發掘不一樣的自己,show出真我。作爲一檔音樂類的節目而言,展現歌曲本身的內核是一個成功包裝的基礎。”

在交流中同樣強調歌曲本身內核的還有《我們的歌》音樂製作團隊。在與節目音樂總監董健劍的交流中,會發現他格外注重音樂本身的價值與意義。

“在《我們的歌》舞臺上,改編經典歌曲最主要的是不能爲了改而改,我認爲改編經典歌曲首先要在抓住歌曲經典的地方,然後予以保留。在編曲製作的流程和質量上我們更偏向專輯的製作方式,增加了音樂的耐聽度。我們每首歌都會根據編曲老師最擅長的風格來選擇不同的編曲來製作。”

在舞臺呈現與音樂效果、編曲製作之外,一支優秀的後期團隊,也是一檔節目不可或缺的力量。

由於今年節目錄制週期特別緊迫,留給後期團隊製作的時間往往都不足一週。50多人的團隊只好全員奮戰在第一線,不畏艱難的完成任務,保障節目的播出效果。

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後期團隊都會到拍攝現場瞭解錄製情況,將後期工作前置,使得節目中每一個小細節都不會被錯過,一些藝人身上的特質也更便於在後期中將其放大。

在問到後期製作中最爲偏重的環節時,後期總監劉紅則談到了現場感。“畢竟是唱歌節目,所以在演唱上展現藝人的實力,放大他們的現場live感。”

正是因爲有了後期團隊的保駕護航,觀衆才得以在節目中看到極致逼真的音樂現場。

▍代際融合擴大受衆羣體,多樣內容提供不同視角

對於一檔綜藝節目來說,完成代際融合,意味着節目潛在受衆的基數擴大。作爲大衆類音樂節目又一成功範例,《我們的歌》讓觀衆與市場再次認知音樂綜藝的價值。

這些年音樂綜藝越來越走向垂類,垂類綜藝之所以火熱,是因爲有其特定受衆羣體,粉絲畫像較清晰。而要想成爲一檔成功出圈的大衆類節目,針對不同需求受衆的節目內容則至關重要。除卻舞臺呈現以外,遊戲、團建、少年班模擬課堂等多種形式的節目內容,也爲節目提供了不同視角與看點。

節目真人秀總導演王蕻便和我們聊起了少年班的由來與初衷。“少年班是本季《我們的歌》的特色,我們用模擬課堂的形式,探尋歌手們學習音樂的初心。每一位歌手都經歷過成長與蛻變,都有着屬於他們自己專屬的音樂故事,他們帶着一種少年的熱血和不怕冒險的精神不斷地突破自己。”

不同視角的環節讓觀衆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而舞臺效果呈現,則是《我們的歌》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當我們問到舞臺秀最關鍵的部分時,尤莉毫不猶豫地表示:“舞臺秀要從音樂和藝人特點本身出發,加入一些突破他們舒適區的表演,既滿足現場觀衆的觀感,又可以把整個表演的設計意圖展現給電視觀衆。”

無論是在現場亦或是熒屏前,《我們的歌》都致力於將最好的演出送給每一位觀衆。

▍樂壇傳承體現節目溫度,偶像同臺鼓勵正確追星

用前輩歌手和歌壇新銳的組合方式,讓我們看到華語樂壇的傳承。唱出的不僅是音樂,是青春,是歲月,更是人生。同樣歌手們的合作,讓不少經典歌曲都在《我們的歌》的舞臺上煥發新的生命力,用新的演繹讓經典永流傳。

在這一季的節目中,很多觀衆都感受到粵語歌與粵語國語交叉的歌曲明顯增多,而這一切,正是董健劍有意爲之。

“很多歌曲的國粵語交替演唱也是我們精心設計的一個點,因爲當年很多暢銷金曲都會由同一個人或不同歌手推出國粵語兩個版本,這裏也是希望能向觀衆介紹更多當年唱片黃金年代的故事。音樂是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代際交流的跨越年齡的語言。”

除了在音樂上體現傳承與交融,在本季節目中,真人秀的部分也被格外重視。王蕻表示:“真人秀可以反映歌手舞臺之外最真實的狀態,以音樂爲紐帶,以交流爲橋樑,節目就是要把前輩歌手和新生歌手最真誠的溝通和最愉悅的融合呈現給大家。”

在大多數人的青春期,都會有讓自己嚮往的偶像。出現在舞臺上的歌手們也不例外,在節目中周延對於陳小春的喜愛,李健對譚詠麟的表白,都是對追星行爲的正確引導,用自己的努力得到與偶像同臺的機會,是正能量的追星觀。

王蕻也坦言:“在節目設置上有意地去讓前輩與新人瞭解彼此、建立默契,通過節目環節去提升前輩歌手和新聲歌手之間的溝通。”

好的綜藝節目,無需在旁白上過分強調其價值,因爲節目內容、節目嘉賓的行動本身便是一種語言。

▍原創力量助中國綜藝出海,模式創新爲全球共同渴求

不僅是好的音樂能讓不同年齡的人產生共鳴,好的節目模式也同樣能讓不同國度的人所接受並喜愛。《我們的歌》在國內火爆的同時,也成功引起了來自海外的注意。

日前,法國知名節目製作公司HuBERT已正式購買《我們的歌》節目模式在歐洲法語地區的授權。《我們的歌》有望在2021年製作法語版本,並登陸法國電視熒屏。

在過去幾年,我國綜藝一直處於依靠外部模式進行本土化改造的階段,鮮有原創節目獲得成功。而此次《我們的歌》成功出售海外版權並引起多國製作公司注意,代表了中國綜藝在國際市場的崛起。

只有不斷完善綜藝人才梯隊,依靠原創力量,中國綜藝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在海外擁有更多的影響力。

雖然世界各國娛樂節目需求不同,但對於模式創新的渴求是一致的,像音樂可以跨越不同圈層,融合代際溝通一樣,模式創新同樣是中國綜藝出海的溝通手段與語言。

而要擁有持續、有效、穩定的節目創意產出,則需要更多如《我們的歌》幕後團隊這樣的綜藝鐵軍。

據悉,在忙碌完《我們的歌》節目錄制之後,製作團隊又開啓東方衛視跨年晚會的籌備工作。當這樣的團隊多起來的時候,中國綜藝的春天便到來了。

《我們的歌》不僅受到大屏觀衆的喜愛,而且得到小屏用戶的青睞。在SMG全新打造的BesTV app上播出,流量也十分顯著。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