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9年8月4日,程潛和陳明仁帶領國民黨的軍政要員在長沙宣佈起義,正式投入共產黨的懷抱,脫離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

程潛起義的影響比較大,他的起義推動了解放戰爭的進程,毛主席感到十分欣慰。欣慰的同時毛主席有了一個煩惱,那就是怎麼安置程潛?

爲此,毛主席特意接見了程潛的族弟程星齡,商量如何安置程潛。在談話時,毛主席說道:“頌公(程潛字頌雲,尊稱頌公)搞了幾十年,戎馬倥傯,宦海浮沉,幾起幾落,但始終沒有被打到,真不簡單。他在軍政界搞得久,舊部多,需要安插就儘可能予以安插。可能還會有人向他借錢,或者他想送一些錢給朋友、部下,免得他爲難,現在決定由政府按月送他大米5萬斤,任其開支,不受任何控制。

每個月5萬斤大米,一年就是60萬斤大米,程潛是絕不可能喫完的。而且在1955年幣制改革之後,這5萬斤大米就折現成5000元,也就是說程潛每年能收到高達6萬元生活補助。

6萬元是什麼概念?這絕對是一筆鉅款。因爲在當時毛主席的月工資才404元,一年工資加起來都沒有5000,程潛的收入是毛主席的十倍之多。

爲什麼毛主席要特批這麼一大筆鉅款給程潛?而且程潛作爲國民黨元老,爲何在建國後能擔任軍委副主席、湖南省主席?

本期文章,筆者將帶大家瞭解一下頌公-程潛。看看程潛是如何棄暗投明,投入共產黨懷抱的;看看毛主席爲何如此重視程潛,特批五萬斤大米給他。

程潛是1882年生人,祖上翻幾代都是農民,是地地道道的耕讀世家。在9歲之前,程家都是十分貧困的,是父親日夜努力這才逐漸改善家庭條件。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如果程潛生於清朝早期,或者民國初期,那麼斷不可能成爲叱吒風雲的頌公。

巧就巧在程潛的出生趕上了歷史大潮的發展。在他年幼的時候雖然發生了鴉片戰爭,但是這場戰爭並沒有把中國全部拖入戰亂之中,程潛還能夠在嶽麓書院安心學習。

等他從嶽麓書院畢業了,“庚子之亂”爆發了,清朝爲了自救開始招募英才,在全國各地設立武備學堂。剛從嶽麓書院畢業的程潛投筆從戎,考入了湖南武備學堂,並且被學堂送到日本學習,在日本陸軍士官學院深造。

更巧的是,在日本的時候程潛結識了孫中山、黃興等革命人士,加入了同盟會。趕上了革命的潮流,參加了辛亥革命,年僅三十就成爲湖南軍事廳長,是當之無愧的國民黨元老。

當然,我也不是說程潛的成功全部都是運氣,程潛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努力。就單說考入嶽麓學院、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這兩點,程潛都是了不得的人才。

這個履歷別說在清朝,就算在當今,都是屬於人才。毛主席也多次讚揚過程潛,說:“他(程潛)是個全才哩,他的詩屬於漢魏元朝的體,現在能寫出咯號詩的人不多了哩。他的軍事也是科班出身,正規訓練出來的。

而且在國民黨弱小的時候,高瞻遠矚的程潛就加入了國民黨,與孫中山等人致力推翻清朝統治。孫中山給予程潛高度評價:“頌雲是血性男子,他畢竟是可共患難的

文學才子、日本留學的軍事人才、國民黨的元老、與孫中山共患難的人,這四點履歷就註定程潛會擁有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他的資歷是蔣介石望塵莫及的,在日後蔣介石多次打擊程潛,就是擔心程潛會成爲他最大的競爭對手。

1927年3月30日,林伯渠託人告知程潛:“蔣介石不懷好意,我們不準備不行,要先下手爲強。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國民黨執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核心政策,國共兩黨處於合作時期,大革命轟轟烈烈,中華民族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蔣介石作爲黃埔軍校的校長,利用職務之便收攏了一支軍隊(黃埔系)。隨着地位的提高,蔣介石的野心開始膨脹,欲打擊異己,建立獨裁統治。

雖然蔣介石的馬腳已經露出來了,但是出於對形勢的考量,程潛認爲蔣介石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己“不願意做分裂國民革命軍的第一人”,所以拒絕執行逮捕蔣介石的計劃。

程潛在護法戰爭中,他被推舉爲湖南護法軍總司令;北伐戰爭時期,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

在當時,湖南人稱程潛是最革命的人,毛澤東十分敬佩程潛,而且對“老上司”十分尊敬,即使日後毛澤東成爲國家主席,都很尊重程潛,曾親自爲程潛蕩槳划船。

此時的程潛認真執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不願意發動政變,逮捕蔣介石。

事實上這是一個無比錯誤的判斷,蔣介石是黑幫出身,自身利益和國家利益相沖突時,蔣介石選擇了自身利益。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背叛了孫中山,破壞了國共合作。同時,蔣介石趁程潛不在第六軍,利用銀元收買了程潛的部下,瓦解了第六軍。

隨後,新桂系李宗仁用開會的名義把程潛騙到了武漢,強行拘留了程潛。蔣介石樂壞了,迅速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委會,停止了程潛的中央執行委員職權。

這一波蔣軍和桂系聯手坑了程潛,程潛被迫停職,從此對蔣介石恨之入骨。

蔣宋結婚的時候,程潛拒不送禮,並且批示“蔣宋結婚無恥,別人送禮,也是無恥,我們要送禮,更是無恥之尤。”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對蔣介石的鄙夷。

反蔣是一回事,維護國家又是一回事。他被蔣介石和桂系聯手所坑,但是在蔣桂反目的時候,他又站出來,摒棄前嫌,力勸雙方和平解決,要以大局爲重。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蔣介石感受到了壓力,不得不請程潛出山擔任參謀總長。要從個人關係來看,程潛是不會妥協的,畢竟兩個的關係如同水火。

但是此時的局勢不一樣了,日本咄咄逼人,爲了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程潛又不得不出山。在林森(國民政府主席)的邀請下,程潛擔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後再蔣介石的推舉下擔任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身跨軍政兩界。

但是由於程潛的嫡系軍隊(第六軍)被拆分,他的權力嚴重被動搖,不得不看老蔣的臉色。

七七事變之後,程潛再次擁護國共第二次合作,這不僅是延續孫中山先生的政策,更是出於對民族的考慮。

要知道,當時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而日本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雙方的工業、軍事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戰事一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就屢戰屢敗,國內滋生了“中國必敗論”、“投降主義”。

爲了挽救中華民族,程潛再次擁護國共合作。但是因爲擁護國共合作,程潛頭上被扣了一頂紅帽子,蔣介石認爲他有通共的嫌疑,所以並沒有重用他,反而處處提防他。

作爲第一戰區司令、河南省主席,程潛指揮了平漢路抗日、蘭封會戰。但是在1938年年底,程潛就被架空了,改任爲天水行營主任,幾乎可以說沒有一點權力,完全被蔣軍架空。

程潛一心救國救民,於是利用自己的職務掩護共產黨員抗日,此舉被蔣介石視爲通共。於是把他調回重慶,只保留他副總參謀長的虛職,將其束之高閣。

這一點毛主席也是知道的,在1945年重慶談判的時候,毛主席見到了程潛,鼓勵程潛競選副總統,說道:“你是老資格,國民黨政府下屆改選,你可以參加副總統的競選嘛。搞成了,好主持和談,如果搞不成,你就只要湖南。

蔣介石是有前科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於蔣介石,毛主席、程潛都不是很信任。鼓勵程潛競選副總統,就是爲國共和談打鋪墊,畢竟程潛傾向於和平解決問題。

在毛澤東的鼓勵下,程潛參加了1948年國民黨副總統競選。但是由於孫科的票數落後於李宗仁,爲了避免桂系當權,蔣介石勸程潛把票讓給孫科。

這種暗箱操作惹怒了程潛,憤怒的程潛宣佈退出競選,李宗仁見狀也宣佈退出競選。程潛、李宗仁兩人相繼退出,孫科感到十分尷尬,於是不得不退出競選。

蔣介石爲了穩定局勢,不得不做出讓步,於是開展了第三次投票。由於程潛長期遠離軍政界,所以得到的票數比較少,最後依法退出,孫科和李宗仁角逐副總統。

桂系一直惦記着權力,李宗仁對這次競選十分重視。桂系不斷的拉票,最後李宗仁以微弱的優勢擊敗了孫科,成爲副總統。

老蔣又該睡不着覺了,他反覆思考,最終決定啓用程潛。因爲李宗仁曾經扣押過程潛,扶持程潛可以有效遏制桂系的發展。程潛早就有意回湖南,此時蔣介石的扶持使他如魚得水,順利成爲湖南省主席。

程潛再回湖南,此時的局面完全不一樣,解放軍橫掃北方,渡江南下只是時間問題。而此時的他可沒有被架空,長沙警備司令陳明仁是他的學生,以程潛馬首是瞻。放眼整個湖南,還真沒有人能與程潛競爭,程潛一個人手握軍政大權。

他一方面高唱“反共”的言論,另一方面祕密釋放長沙監獄關押的共產黨員,開始接洽共產黨。

毛主席早就知道程潛的態度,所以授意章士釗面見程潛,爭取把程潛拉到共產黨的陣營。

章士釗開門見山,對程潛說道:“你我相交併非一日,據我看來,毛潤之乃中外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共產黨有能力把國家搞好。仁兄難道就對新中國袖手旁觀?

程潛本身就贊成孫中山的政策,對共產黨並不反感,但他畢竟是國民黨的元老,共產黨把他列入戰犯名單之中,這讓他如何接受,苦笑道:“他們宣佈的戰犯名單上,也有我的名字啊。

1948年的時候,共產黨發佈了43名國民黨戰犯名單,其中程潛的名字赫然在列,排第26。程潛雖然有心靠攏共產黨,但是這份名單讓他耿耿於懷,他擔心自己會被清算,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章士釗還以爲什麼事,一看程潛這麼說就全明白了,原來程潛還是擔心自己的安全能不能得到保障,於是說:“毛主席對你希望很大,很殷切啊!說只要你站到人民方面,不咎既往,還要給予禮遇。你擔心什麼呀?

聽到這番話後,程潛還是有點猶豫,自己的命保住了,那部下的命能保住嗎?且不說其他人,就光說自己的學生陳明仁,這位可是在四平和解放軍打過惡戰的人,解放軍會不會清算他?

懷着忐忑的心情,程潛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黨中央經過一番考慮,表示:不會糾纏歷史舊賬,部隊起義後仍舊保留陳明仁兵團司令的職務。

收到共產黨的回信後,愁眉不展的程潛漏出了一絲笑容,喃喃自語:“有了毛主席的指示,不僅我個人出處不用考慮,而且整個湖南一定會得到圓滿解決。

此時程潛並不是只考慮自己,他棄暗投明是非常理智的,他要考慮的是湖南人民。他留在國民黨,仍舊可以生活的舒坦,但是湖南百姓怎麼辦?靠國民黨反動派嗎?

國民政府是靠不住的,這一點程潛是知道的,他認爲共產黨纔是適合中國的,所以決定棄暗投明,投入共產黨的懷抱。

1949年8月4日,程潛與陳明仁聯合發表“和平起義通電”,這使三千萬湖南人民免於炮火之亂,湖南順利解放。

毛主席對程潛、陳明仁的起義評價十分高,認爲:湖南的起義,嚴重地震撼了華南、東南、西南、西北的國民黨湖南的起義告訴他們,對於人民解放軍的抵抗是沒有前途的,唯一的光明前途,就是脫離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集團,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程潛的起義使國民黨分崩離析,反動派的統治遭到嚴重動搖。桂系的黃紹竑、程思遠,滇系的龍雲等44位大佬隨即聯名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認識與主張》,宣佈脫離國民黨陣營,擁護共產黨。

不久後,綏遠的董其武宣佈率部起義,綏遠和平解放。而且受龍雲的影響,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也宣佈起義,雲南和平解放。

解放軍爲何能在南方秋風掃落葉?就是因爲當時南方的國民黨已經沒有了鬥志,國民黨元老程潛都投降了,剩下的人還有心再戰嗎?

程潛的起義直接推動了解放戰爭的進程,對解放戰爭影響深大,毛主席予以高度評價,並且在1955年的時候授予程潛一級解放勳章,可見程潛起義的貢獻。

湖南解放之後,毛主席就開始考慮如何安置程潛、陳明仁。

陳明仁比較好安排,按照起義前的許諾,保留了陳明仁兵團司令的職務,只是把起義部隊的番號改爲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司令,保留了3軍9師的建制。

而且毛主席還表示:“從今以後,解放軍有飯喫,你(陳明仁)也有飯喫;解放軍有衣穿,你也有衣穿。一視同仁,解放軍絕不會有半點虧待你的。

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頒發“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的番號,同時毛主席許諾陳明仁既往不咎,可見有多重視此次起義。

至於程潛的安排,毛澤東考慮許久,最終讓程潛擔任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主席,黃克誠爲副主席,蕭勁光、王首道、陳明仁等人擔任委員。

從這個安排中,我們能看出毛主席還是比較注重程潛的,地位在兩位大將之上。而且毛主席還有意重用程潛,曾經特意邀請程潛的族弟程星齡做客,商議如何妥善安置程潛。

毛主席對程星齡說道:“我原先打算請頌公當西南招撫使,後來感到不那麼恰當。現在形勢發展得很快,已經不需要這麼一個機構了。中央決定設立幾個大區,其中就有中南軍政委員會,屬於四野作戰地區。擬林彪爲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頌公是老前輩,他從事革命時,我們還是學生,林彪比我還年輕一些。我想請頌公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論班輩感覺有點爲難。請你先考慮一下,然後再同頌公商議。

程潛起義之後,西南的解放過程是比較快的,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直接宣佈和平起義。當時已經沒有必要再設立西南招撫使了,全國解放指日可待。

考慮到各地的穩定,黨中央決定設立了六大軍區,在這種時候軍區軍政委員會十分重要。如果說讓一個國民黨的元老來擔任委員會主席,則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毛主席決定讓程潛做副主席。

對於毛主席的安排,程星齡十分意外,當即表示:“承蒙主席這麼優待,他(程潛)的感激心情,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關於工作的安排,主席怎麼安排,他一定會欣然從命,這一點我很清楚,請主席放心。

後來在談話中,毛主席感嘆道:“頌公(程潛字頌雲,尊稱頌公)搞了幾十年,戎馬倥傯,宦海浮沉,幾起幾落,但始終沒有被打到,真不簡單。他在軍政界搞得久,舊部多,需要安插就儘可能予以安插。可能還會有人向他借錢,或者他想送一些錢給朋友、部下,免得他爲難,現在決定由政府按月送他大米5萬斤,任其開支,不受任何控制。

五萬斤大米,程潛肯定喫不完。而且在幣制改革之後,這5萬斤大米折成5000元,程潛的收入大大上漲,不算工資,一年都有6萬元的收入。

毛主席之所以特批這麼一筆費用,就是擔心程潛會窮困潦倒。因爲程潛幹革命的時間非常長,有很多的舊部、朋友,建國後又不能給這些人都安排工作。這些人失去了經濟來源,必然要找頌公求助。

程潛的工資能有幾個錢,哪能經得起他們折騰。爲了避免程潛爲難,毛主席特批了這麼一大筆經費。而且考慮到程潛的影響力,建國後,委任程潛爲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

傅作義也是投誠的國民黨軍將領,在建國後讓他擔任水利部部長,並沒有讓他回到老家任職。而程潛和盧漢不同,在建國後仍舊在地方任職,分別擔任湖南省人民主席、雲南省人民主席。

這是對他們能力的肯定,同時也是對他們的信任。而且程潛在建國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同期擔任副主席的有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

一些元帥、大將在當時擔任的是軍委委員,而程潛卻是軍委副主席,可見共產黨還是比較重視程潛的。而且在這個位子,程潛待了三屆,從1949年10月一直幹到1968年去世。

不過程潛沒有參加授銜,因爲他的身份實在是無法授銜。陳明仁、陶峙嶽、董其武三個國民黨投誠將領在55年的時候被授予上將軍銜,程潛、傅作義、盧漢都沒參與授銜,不是說貢獻不夠,而是貢獻太夠。

且不說傅作義和盧漢,程潛怎麼授銜?他可是跟着孫中山幹革命的元老,參加過辛亥革命、護法戰爭,莫說大將,很多元帥都沒有這麼老的資歷。

而且大將的標準是軍委委員級,十個大將有八個是軍委委員,程潛可是軍委副主席啊,難道要和大將並列嗎?如果不和大將並列,那和誰並列?是當上將還是元帥?

當大將、上將都有點不太合適,畢竟程潛的資歷在這擺着那,但是又沒辦法當元帥。程潛參加革命的貢獻太夠了,甚至都超過了大將的標準,所以根本沒辦法授銜。

程潛也沒有在乎這些軍銜,畢竟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並沒有對革命做過太多的貢獻,授銜太高恐怕會引起一些同志的不滿,所以並沒有參加授銜,而是轉業到湖南當省長,一直到1968年去世。

在這16年內,程潛全身心投入生產建設中,在洞庭湖、雪峯山、省城、湘西留下了足跡。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留下了他的大名。

1968年4月9日,程潛因肺炎引起了大量出血,不幸離世,享年87歲。在程潛去世之後,周恩來同志親自到程家悼念。後經黨委批准,程潛的骨灰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結言

程潛一生致力於革命,曾是湖南“最革命的人”。但是他卻和蔣介石、白崇禧之流不同,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至上。在解放戰爭時期,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官位能不能再升,而是考慮湖南人民能不能免於炮火。

自打近代革命戰爭以來,湖南就是北伐的要衝之地,常年戰爭使湖南百姓十分窮困,經濟建設嚴重落後。抗日還是情有可原,畢竟是民族危機。但是解放戰爭就沒有必要了,總不能爲了蔣介石一個人獨裁,拖上三千萬湖南人的幸福吧。考慮到這一點,程潛投入了共產黨的懷抱,避免湖南人民再次遭受炮火。

在建國後,在共產黨的治理下,國家蒸蒸日上,尤其是朝鮮戰爭之後,程潛感嘆道:“我曾追隨孫中山、黃興,他們爲之奮鬥的是國家自由平等,但是被新老軍閥搞得一團糟,幾乎亡國。共產黨和毛主席在肅清反動派後,又把長期欺負我們的美帝國主義打敗了。我們國家從此真正自主,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