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老鄉,我們中國人要都投降了,那還有中國嗎?

說完這句話後,楊靖宇被叛徒趙廷喜出賣,藏身地點被日僞軍所獲悉。

日本帶頭圍剿的軍官西谷喜代人向楊靖宇喊話:“我們是通化的警察隊。在我們的部隊裏面,曾經是君之同志的,都歸順了。若是君能歸順,岸谷廳長必會熱切相迎。現在這個地方,要逃脫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慮一下歸順可好?”

堅強不屈的楊靖宇毅然決然得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說到:“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很多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你們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

槍聲大作,楊靖宇倒下了,鮮血染紅了這片白皚皚的雪地。

在楊靖宇將軍去世之後,組織找到了楊靖宇的家人,並且想要給烈士子女安排進省委工作。

馬崇雲搖了搖頭,拒絕了組織的好意,並且說道:“我只是一個鐵路工人,沒啥本事,來這工作我這不是給你們添亂嗎,我爹是個大英雄,我可不能丟了他的臉。

秉承父親的教誨,馬崇雲一直堅持做一個鐵路工人,爲建設新中國出力。

他從不把父親的身份掛在嘴邊,周圍許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大英雄楊靖宇的兒子。

本期文章,筆者將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楊靖宇的英雄事蹟以及優良家風。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參加革命後馬尚德就改名爲楊靖宇。

在馬尚德5歲時,父親就因爲積勞成疾而病逝,家庭的重擔壓在了母親張君的身上。

母親平常不僅要下地幹活,還要忙着家裏的家務。爲了供楊靖宇讀書,張君平日裏節衣縮食,多年來從沒有給自己添一件衣物。

衣服破了就縫縫補補湊合着穿,天冷了就往衣服裏塞稻草防寒,家裏的喫食只勉強夠母子兩人填飽肚子。

張君性格開朗,平日裏有空閒就去左鄰右舍拜訪,和鄰里鄉親相處和睦。

村裏有時會有幾個從別處逃難過來的難民,張君看着那些難民們飢寒交迫的模樣於心不忍,就時常留下一些本就不多的飯菜分給了他們。

也正是因爲如此,後來張君家裏有難時,同鄉的親友也願意出手相助。

雖說張君和其他農村婦女一樣,沒讀過一天書,但張君經常會聽別人講那些民族英雄的故事。

在馬尚德還小的時候,張君就常常抱着小馬尚德,給他講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從小受母親耳濡目染的影響,“精忠報國”“樂於助人”的精神深深地埋在馬尚德幼小的心靈裏。

1923年的時候,馬尚德就考入了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在上學期間,馬尚德接觸了共產主義,思想得到了洗禮,開始向中國共產黨靠攏。

在他讀書期間,一次媒婆登門拜訪,給馬尚德母親介紹郭鳳:“郭鳳這孩子從小就孝順懂事,賢良淑德,將來肯定是個賢內助。

馬母早就聽聞郭鳳的良好品德,對郭鳳一直抱有好感,等到見到郭鳳本人後,馬母瞧着這女孩乖巧可愛的模樣更是歡喜,趕忙託媒婆去說了這門親事,把郭鳳介紹給了自己的兒子。

媒婆當初的話可能只是無心之言,但將來的郭鳳卻是實實在在的印證了媒婆的話,賢良淑德,成爲馬尚德的賢內助。

當時的馬尚德還是個20出頭的小夥子,那時還在河南開封的學校上學,對於自己要結婚了這一事可謂是開心不已,和學校請了假就風風火火地趕回家結婚。

1925年,馬尚德和郭鳳結爲夫妻。然而,當時在很多人的眼中,其實並不看好馬尚德和郭鳳。

在街坊鄉鄰,常常聽到有人說:“這郭鳳大字不識幾個,哪能配得上馬尚德啊,人從小上私塾,學問大着哩。

聽到這些言論,馬尚德也懶得和他人辯論,他和郭鳳的婚後生活恩愛不已。夫妻二人可謂是形影不離,郭鳳不識字,馬尚德就捧着書教她認字讀書。

平常楊靖宇最喜歡給郭鳳講歷史上那些民族英雄的故事,一講到這些,馬尚德就興致勃勃,說得眉飛色舞,郭鳳也聽着興致盎然。

只可惜,婚後生活沒過多久,馬尚德就不得不回學校讀書,縱使馬尚德想多陪郭鳳幾天,但郭鳳還是堅持讓馬尚德回校讀書,說道:“俺知道你是要幹大事的人,可不能耽誤讀書。

誰不想在家陪媳婦?誰都想,但是在當時難辦。因爲當時的中國太弱小了,一個落後的農業國飽受帝國主義欺凌,愛國青年馬尚德十分憤怒。

爲了救這個國家,他做過很多嘗試,包括參加五四運動。在嘗試中,他投入共產黨的擁抱,成爲一名共產主義戰士,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做鬥爭。

192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遍地開花,沉重得打擊了落後的地主階級。爲了點燃河南的革命火苗,黨組織派遣馬尚德回到老家從事農民運動。

作爲一名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楊靖宇把革命帶到了河南確山(今駐馬店)。在他的帶領下,革命工作如火如荼,不到一年農民協會的會員就超過了一萬多人。

在這段時間郭鳳生下了一男孩,取名爲馬崇雲,馬尚德聽到這個消息,趕忙回到家看望母子二人。

看着尚在襁褓的小嬰兒,馬尚德又歡喜又憂愁。他高興的是自己有了孩子,但是擔心的是革命工作和家庭能兼顧嗎?

此時革命工作如火如荼,自己難道要拋棄革命工作來陪老婆孩子熱炕頭嗎?革命工作好不容易開展起來,一旦停止那麼百姓的革命熱情將會降至冰點,日後再搞恐怕就來不及了。

體會到丈夫不易的妻子主動扛起來這個家的重擔,照顧老母和尚且在襁褓中的孩子,讓丈夫安心搞革命工作。

1927年,由於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兩黨關係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在革命失敗後,國民黨開始到處逮捕共產黨員,馬尚德帶着全家四處躲藏。

1928年3月28日,妻子生下一個女兒,馬尚德看着妻女說:“革命處於低潮,自己參加革命,全家遭累,從懷孕到閨女降生,都是在東躲西藏中度過,要讓下一代記住開創革命的艱辛,就給女兒起個有點紀念意義的名字,就叫個‘躲’吧,你看怎麼樣?

這個女孩被取名馬躲,後來才改爲“馬錦雲”。馬尚德滿心滿眼的都是不捨,因爲馬上又得離開家了,而此次的任務艱鉅,馬尚德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回來,或許連自己能不能再回來都是個問題。

在離家之前,馬尚德握着郭鳳的手,道:“我要出趟遠門,可能幾年都沒法回來,這個家就交給你了。

在之後的日子裏,馬尚德爲了躲避敵人的追捕改名爲楊靖宇,在東北堅持抗日。妻子也不好過,她帶着婆婆和兒女在外面東躲西藏,顛沛流離。

在東北的時候,楊靖宇被任命爲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任政委。他領導東北的抗日遊擊隊與日僞軍周旋了七年,使共產黨的抗日行爲深入人心,爲日後解放東北打下了鋪墊,同時給予日軍有力的打擊,一度使日軍頭疼不己。

爲了圍剿楊靖宇以及游擊隊,日軍開始拉攏抗聯的隊員,凡是主動投誠的隊員,不僅不殺,而且還會得到重用和獎賞。

游擊隊的生活是非常苦的,在這個時候那些意志不堅定的隊員動搖了,他們陸續向日軍投降,並且出賣了抗聯。

在這些人的帶路下,日軍重創抗聯,摧毀了抗聯的補給線。爲了避免全軍覆沒,楊靖宇讓部隊分散突圍,自己在蒙江打游擊。

寒風肆虐,楊靖宇摸了摸自己空蕩蕩的揹包,裏面已經沒有任何餘糧了,身上的傷口還在往外滲着血,餓了就扒樹皮來喫,渴了就把雪水含在嘴裏融化來喝。就這樣,楊靖宇與日軍在雪地裏周旋了5天。

在雪山上奔波了好幾天,楊靖宇遇到了上山砍柴的村民趙廷喜等人。看着堅持抗日的楊靖宇,趙廷喜說:“你爲什麼不投降?僞滿洲國對投降的聯軍是不殺頭的。

聽到趙廷喜的言論,楊靖宇笑了笑,說:“老鄉,我們中國人要都投降了,那還有中國嗎?

楊靖宇想要讓老鄉幫他購買一些食物,以便他堅持抗日。但不成想,趙廷喜出賣了楊靖宇,把楊靖宇的藏身地點告訴了日軍。

不知道是刻意安排還是偶然,此次日軍出動的部隊是由東北抗聯的叛徒所組成,昔日最親密的戰友成了敵人,這讓楊靖宇的內心十分痛苦。

日本帶頭的軍官西谷喜代人向楊靖宇喊話:“我們是通化的警察隊。在我們的部隊裏面,曾經是君之同志的,都歸順了。若是君能歸順,岸谷廳長必會熱切相迎。現在這個地方,要逃脫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慮一下歸順可好?”

楊靖宇在東北抗日多年,如果楊靖宇投降了,那麼東北抗聯的鬥志必然會大挫。所以日軍一直想要勸降楊靖宇,爲的就是從心理上瓦解抗聯。

楊靖宇毅然決然得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說到:“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很多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你們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

抗聯的叛徒張奚若扣動了扳機,隨着一連串的槍響,楊靖宇倒下了,一代抗日名將,死於豎子之手。

楊靖宇倒下後,日軍把楊靖宇的屍體帶回去解剖,當日軍解剖開楊靖宇的身體進行研究後,他們大感震驚。

楊靖宇的肚子裏只有樹皮、棉絮、草根等殘留物,根本找不到一個像樣的食物。根據日軍的推測,楊靖宇缺糧應有半個月,徹底斷糧應有5天。

日軍根本不敢相信,一個人竟然能夠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在這冰天雪地裏存活了半個多月,這一發現讓日本軍官岸谷隆一郎大感震驚,也因此產生了研究抗戰將士心理的想法。

隨着時間流逝,岸谷隆一郎對抗戰將士的心理研究愈發深入,而研究的結果卻讓他倍感折磨與痛苦,逐漸開始懷疑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本質。

日本戰敗後,岸谷隆一郎徹底精神崩潰,心理狀態一度失常,最後下藥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隨後剖腹自盡,手邊遺留下一份遺書:天皇陛下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或許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

楊靖宇死了,但是他的名字是化名,他的家人還不知道他犧牲的消息。妻子郭鳳一邊要飯,一邊尋找自己的丈夫。

然而此時兵荒馬亂,人人自危,街道上冷冷清清見不着幾個人,家門緊閉就算有人敲門也不願開門,一天到晚都討不到一點喫的,好不容易能有個好心人施捨了點食物,郭鳳也都餵給了婆婆和兒女,自己只能喝點水充充飢。

躺在牀上奄奄一息的張君每日摩挲着楊靖宇的照片,低聲啜泣:“兒啊,你啥時能回來看看娘啊!

張君最終還是等不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回來了,臨終前,張君把楊靖宇的照片交給了自己的兒媳郭鳳:“娘是等不到他回來了,你一定要找到他,等到他回來的那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但是一直到1944年,距離楊靖宇離家已經十六年了,苦苦等待了十六年的郭鳳此時真的沒法再等下去了,她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

臨終前,郭鳳把唯一一張還留着的照片交給了孩子,說道:“好好收着你爹的照片,等到將來紅軍解放軍打回來了,就拿着這張照片去找你爹,要記着,你爹叫馬尚德。

1945年,日本投降了,家鄉也解放了,楊靖宇一家一直期盼的日子終於等到了,家裏的小縣城時常能看到解放軍的大部隊路過。

每當這時候,馬崇雲和馬錦雲兩兄妹就拿着照片,每遇到一人,馬崇雲就拉着對方的手,問道:“同志,你認不認識我爹,我爹叫馬尚德,他也參與了紅軍的。

然而,馬崇雲和馬錦雲拿着照片在路邊不知問了多少人,卻無一人知道馬尚德的下落,這其中有人拍了拍馬崇雲的肩,安慰道:“你們要看開些,說不定哪天你爹就回來了。

時間長了,兄妹倆的心也漸漸涼了,手裏攥着照片默默流淚卻不知所措,又想起母親臨終前的遺言,兄妹倆不願放棄,仍然拿着照片一個一個的問過去。

黑龍江省委在得知了馬崇雲、馬錦雲兄妹倆的事後,爲了能夠儘快幫助倆兄妹找到父親馬尚德,黑龍江省委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四處奔波打聽馬尚德的消息。

在1951年春,調查小組的成員來到馬崇雲家中告知其父的情況:“您的父親在參與革命後不久就改名爲楊靖宇,只可惜,楊靖宇將軍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犧牲了。

聽到這個消息,馬崇雲和馬錦雲皆是一驚,倆兄妹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父親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楊靖宇將軍。

組織上得知了馬崇雲的情況,想安排馬崇雲進入省委工作,但馬崇雲搖了搖頭,拒絕了:“我只是一個鐵路工人,沒啥本事,來這工作我這不是給你們添亂嗎,我爹是個大英雄,我可不能丟了他的臉。

馬崇雲最終還是選擇安安穩穩的做一名普通工人,這期間,馬崇雲從不與他人說起自己的父親是楊靖宇將軍這一事,也從不以烈士後代的身份向國家提出特殊待遇。

馬崇雲以自己的父親爲榜樣,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兒子馬繼民也嚴加管教。

有一次在飯桌上,兒子抱怨家裏的飯菜爲什麼都沒有肉,馬崇雲一氣之下拿着一塊樹皮丟到兒子面前:“你爺爺當年就只能喫着這個活下來!”妻子方繡雲也時常告誡自己的兒子:“你爺爺可是革命英雄,咱家裏可不能出一個孬種,丟了你爺爺的臉。

受父親的教誨,馬繼志繼承了楊靖宇的精神,參軍報國,並且榮立三等功。將軍家風得以傳承,九泉之下,楊靖宇應該也會感覺到欣慰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