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新中国开始实行军衔制起,我国就有一批又一批将军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他们无一不是对新中国有着卓越贡献的功臣,且个个都堪称传奇。

不过通过对将军们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都是铮铮汉子,只有寥寥数位是女将军。

可俗话说得好“巾帼不让须眉”,巾帼虽然在数量上远远落于下风,但巾帼将军们对新中国的贡献不可小觑,影响力也非同凡响。

比如开国少将李贞,聂帅的爱女聂力中将,以及毛主席的儿媳妇邵华少将等,她们就是须眉都不得不折服的存在。

为了称颂共和国的女将们,人们特意归纳了“共和国15个女将军”。

今天我们就要带大家了解其中的邵华将军。

作为伟人的儿媳妇,这层特殊的身份自然使得邵华倍受关注,不过事实上就算没有“毛家儿媳妇”的光环,邵华本人也有足够的能力收获世人的青睐。

本期文章,笔者将带领大家了解毛泽东的儿媳妇邵华少将,看看烈士子女是如何成为毛主席儿媳妇的;邵华是如何让儿子毛新宇捐款赈灾的。

邵华原名张少华,于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

她的父亲陈振亚和母亲张文秋都是资历颇深的老革命战士,这对红色伉俪在延安有少华。不过小姑娘并未享受多少幸福,因为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少华一出生就饱受苦难。

在尚未满周岁的时候,还在襁褓中的邵华就跟着父母前往苏联,当时的出行条件也是比较差的,交通工具也不比今日,在路途中也吃了不少苦头。

最不幸的就是他们一家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时候,军阀盛世才却将其软禁。

邵华的父亲陈振亚是老革命了,凭借着一颗坚持革命的决心,走完了长征路,战胜了一系列的困难,成为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的政治处主任。

盛世才表面上和共产党合作,实际上亲近国民党。他知道陈振亚的身份,所以让医生下毒,谋害了陈振亚。

在陈振亚牺牲之后,张文秋和两个孩子都被盛世才软禁在新疆,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不过张文秋坚持下来了,她悉心照料两个女儿,不负刘谦初(前夫)、陈振亚(丈夫)的所托。

这两个孩子分别为:刘思齐(原名刘松林,父亲是刘谦初烈士)、邵华(原名张少华,父亲是陈振亚烈士)。大女儿刘思齐在日后成为毛岸英的妻子;二女儿邵华在日后成为毛岸青的妻子,均为毛泽东的儿媳妇。

当时的盛世才为了表忠心,大力逮捕共产党员。在1942年9月的时候,盛世才将毛泽民、陈潭秋、张文秋、刘思齐、邵华等100多名中共党员全部关进监狱。

在狭小的监狱环境中,年仅4岁的邵华和一些同龄孩子度过了阴暗的童年。恶劣的环境使得他们严重营养不良,敌人迫害更是留给他们一生的心理阴影。

小的邵华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与敌人做斗争。她从来不会接受敌人的诱惑,后来更是在母亲的带领下参与了绝食斗争,与长辈们一起粉碎了敌人想要从内部分化革命队伍的阴谋。

直到1946年6月,被盛世才羁押的革命者们在党中央的营救下重见天日,年幼的邵华也在这时跟随着母亲回到了延安。

在经历了此次风波后,年幼的邵华已然成长为小革命者。她继承父亲的遗志,跟随着革命队伍转战南北,并在颠簸的马背和不断的硝烟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由于一直处于奔波的状态,邵华很难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但在她内心深处却一直都有着对学习的向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邵华才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进入中直育英小学学习,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虽然入学较晚,但邵华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很是重视,加倍的勤奋让她很快就适应了学习的节奏。很快,邵华就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并最终于以品学兼优的成绩被保送到了师大女附中学习。

之后邵华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学习态度,初中升学时顺利考上了北京女一中,后来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

要知道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缺少人才。此时的邵华虽然很年轻,但是父亲是烈士,自己是一个老革命,妥妥的“根正苗红”。外加上在北大深造的履历,毕业后绝对能为建设新中国出力。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张文秋与毛泽东有意撮合邵华与毛岸青。而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邵华与毛岸青的缘分正式开始,两人也由此进入到了恋爱当中。

其实由于工作的关系,张文秋一家与毛主席的联系一直都密切,当张文秋还在怀着刘松林(刘思齐)的时候,毛主席就曾戏言:“别人祝你们早生贵子,我希望你生一对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岸英,一个叫岸青。

在主席的这番玩笑话下,张文秋自然是欣然应允,然而连她自己都想不到的是,后来她果然生下了两个女儿。

其中刘思齐是张文秋与革命烈士刘谦初爱情的结晶,后来思齐与毛岸英相爱,毛主席的玩笑话成了真。

张文秋与毛主席结为亲家之后,两家走动频繁,加之刘思齐是毛岸青嫂子的缘故,邵华很早就认识了毛岸青,这也为后来两人的相爱埋下了伏笔。

如果邵华和毛岸青一直相处下去的话,那么两人后来可能是很难走到一起的,因为根据邵华的回忆:“我一直是毛岸青的小妹妹,开始我是把他当哥哥来看,最后才发展到这一步的。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两人一直相处的话,他们之间产生的更可能是兄妹之情。毕竟两个人从小就认识,而且还沾亲带故的。

不过在1950年的时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毛岸英牺牲殉国,这件事情对毛岸青打击非常大,甚至直接导致了他的脑病再度恶化。

这兄弟二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岸英几乎就是岸青能够活下来的关键因素,两个人从小就患难与共,毛岸英是毛岸青的重要依靠。此时毛岸英的去世,使毛岸青极度悲伤,长病不起。

之后在众人的建议下,毛主席只能将岸青重新送回医疗条件更好的苏联休养,而这一去就是整整七年。

直到1957年的时候,在毛岸青本人的强烈请求下,毛主席才把他接回了国,并将其安排在了大连休养。

回国后的毛岸青已过而立之年,这时他的婚姻大事已然成为了毛主席最头疼的事。因为毛岸英去世的早,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的。

此时毛主席的年龄越来越大,抱孙子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毕竟看着儿子娶妻生子是全天下父亲最大的愿望。

而且此时毛岸英去世了,毛岸青是毛主席唯一的儿子,他把亏欠几十年的父爱全部给了毛岸青,对毛岸青的工作、生活都很关心。

不过关心毛岸青的同时,毛主席还十分注重纪律问题,从不动用公权力。

要知道当时毛泽东是主席,他的职位十分高,权力也很大。如果他想安排儿子的婚配问题,只要稍微透露点风声,来提亲的人肯定踏破门槛。

不过毛主席并不喜欢这种婚姻,他认为爱情就应该是水到渠成,和家室、地位并没有关系。所以不止一次的说:“你谈恋爱找对象,不可以说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你就对对方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就很好嘛?我劝你找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女孩,这对你有很好的帮助。

平心而论,当时毛岸青留学苏联,建国后在中宣部当翻译,找一个工农阶级的女孩完全没问题,但是毛岸青始终遇不到满意的人选。

大连市的公安局警卫处处长张世保曾经特意安排了一个女护士来照顾岸青,希望两人能够在交集中产生爱情火花。

然而让张世保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两人相处了很久,但毛岸青却始终没有对护士产生特别的感情,这也使得一众“红娘”很是郁闷。

当邵华的母亲张文秋在得知了毛岸青的情况后,毛泽东的这位亲家母又有意与之再续亲缘,于是她很快就找到了主席,并与之交换了意见。

在听过了亲家母的想法后,毛主席也是拍手叫好,毕竟毛主席看着邵华长大,邵华的各个方面都让他挺满意的,于是这两位家长便开始有意撮合这双儿女。

1959年冬天,借着自己到大连休养的机会,张文秋特意带上了正在放寒假的邵华一同看望毛岸青。

当时毛岸青正在南山宾馆休养,张文秋便招呼刘思齐带着妹妹去看望,后来又安排了邵华与岸青单独见面。根据张世保回忆,这次见面“多少有些相亲的色彩”,而且毛岸青事先并不知情。

不过好在两人曾是故交,这次相隔六七年后的见面,二人聊得非常投机,一点相亲时的尴尬都没有。加之邵华本就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姑娘,所以岸青对也很容易对她着迷,甚至后来在分别时,两人都是依依惜别,此后更是有着频繁的书信往来。

当时毛泽东在得知此事以后也是非常高兴,为此他还特意给岸青写信:“…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

为了方便二人能够有更多的交集,张世保还在双方老人的意愿下给正在北大读书的邵华办理了临时转入辽宁师范学院插班学习的手续,并把她接到了大连。因为这样一来邵华就能拥有更加宽松的时间,而且距离岸青也更近了些。

在此后的时间里,张世保可以说为二人的进展绞尽了脑汁,他用尽“手段”给这两个年轻人创造机会。不过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世保所创造的不断交集下,双方都对彼此产生好感,而后二人的感情急剧升温。

在经过半年的发展后,邵华与毛岸青的感情已经愈发稳固,这时张世保便开始着手张罗二人的婚礼。到了196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两人的婚礼终于于大连宾馆的会客厅举行。

秉承毛家朴素之风,他们都婚礼一场朴素,只有几碟喜糖、花生,连酒席都没有。不知道的人,绝对看不出这是国家主席儿子的婚礼。

在无数人的见证下,这对被人们“操碎了心”的新人,总算是修成正果,也算是遂了不少人的心愿。

在结婚一年之后,邵华重新回到了北大学习,直到1966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

虽然毛岸青比邵华大了15岁,但是年龄却并没有成为二人感情的阻碍,两个人交流十分投机,闲暇的时候毛岸青还教邵华学一些俄语,读苏联的一些文学巨著。

岸青因为从小颠沛流离的因素,身体十分虚弱。于是,邵华主动挑起生活的重担,在生活上基本都是由邵华一直照顾他的。

在邵华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毛岸青的身体也有所好转,二人的感情也愈发浓厚。但是生活中总会有磕磕绊绊,小两口吵架免不了。

但是由于毛岸青身体的原因,邵华不能和他吵架,一吵架就容易刺激到他的病情。但是一直憋在心里,邵华自己也难受。密切注意他们生活的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邵华本身就是北大中文系的,她对《上邪》很是熟悉。公公此信是想让她谦让一下毛岸青,毕竟毛岸青早年受过很多苦,脑袋容易受到刺激。

同时,毛主席也想让邵华“加一点男子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因为当时毛家并没有什么后人。为革命战争,毛主席的弟弟、妹妹、亲人倒下太多了。不忘工农阶级的毛主席想要让后人继承他的意志,坚持为社会做贡献。

毛主席的一封信让邵华重整旗鼓,一方面细心照顾丈夫,另一方面开始投入事业之中,想要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在两人结婚十年之后,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为此毛泽东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孩子不仅是毛家的第三代“单传”,更是弥补了毛岸英在牺牲时没有留下孩子的遗憾。

所以毛泽东特意为爱孙取名“新宇”,有“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寰宇”之意,可见毛主席对孙子的殷殷期望。

不仅在生活上,在事业上邵华也是节节开花。她从小就酷爱文学,几十年来笔耕不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很多作品,致力于宣传红色文学,让大众重温红色经典。

在偶然接触到相机以后,邵华对摄影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凭借着极高的天赋和悟性,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掌握了摄影和冲洗照片的技巧。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她都会随身携带相机。在邵华的摄影生涯中,毛主席是她的第一个模特,她甚至在其允许下能够随意拍摄。在她的镜头下,毛主席的各种形态都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邵华是拍摄不止局限于毛主席和家人,邵华的摄影作品题材非常丰富。

在从事摄影的几十年间,她辗转祖国各地,完成了包括人作专访、革命旧址、风光风情、纪念活动、舞台以及花卉等十几个摄影专题的拍摄,其作品多次获奖,后来还荣膺了中国摄影协会的会长。

邵华在摄影上可以说是充分展现了自己“疯狂”的一面,她曾顶着气流探出机舱拍火山口,后来更是冒着十二级狂风上山拍险峰。而邵华之所以能够如此“疯狂”,除了她对摄影的热爱以外,更是因为她有着一颗想要记录下祖国秀美河山的拳拳之心。

另外邵华还和丈夫毛岸青一起专注于对革命史料和毛泽东等革命人物的研究,并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她不仅和丈夫一同出版了60多部,总计18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研究专著,还主编出版了《骄杨画册》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画卷》等读物,这些作品的影响都非常广泛。

而且作为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副部长,邵华兢兢业业,于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5位女将军之一。

邵华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耗费了她大量的心血,但她却甘心为之付出。因为在她看来,这不仅是自己的毕生钟爱,更是一种职责和信仰,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而凭借着傲人的成绩和荣誉,“无所不能”的邵华还在2004年被评为了“全国十大巾帼英才”,享誉无数。

除了是个“大能人”之外,邵华还和很多老革命家一样,一直都热衷于国家的公益事业。

邵华总共担任了全国政协第七到第十届委员,在任职期间,她每年都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深入基层,真真切切地“到人民当中去”,去了解民众的困难,倾听民众的心声。

在20多年的时间里,邵华根据自己所了解具体情况先后提出了上百条提案和建议,这些提案都给人民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

这些提案囊括了革命老区的教育问题,西部地区的建设问题,贫困地区的卫生问题以及荒漠地区的治理问题等。每一条提案,都融汇了邵华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她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除了工作上的尽职尽责外,邵华秉持着一颗博大的爱心,致力于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建设,并通过不懈努力为这些地区争取了极大的援助。另外邵华还热枕于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一边号召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边积极帮助失学儿童。

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当时邵华正因乳腺癌重病在床。虽然躺在病床上,但灾区的一幕幕依旧狠狠撕扯着邵华的心,所以尽管身体非常虚弱,她还是强撑着起来,要为灾区人民做点事。

之后,邵华和100余名摄影家一同发出了抗震救灾倡议书,并且还参与了中国摄协主席团摄影作品的义卖活动。在众人的努力下,中国摄协向灾区捐款100万元,极大的鼓舞了抗震斗争的士气。

等到做完了这些,病重的邵华已经虚弱得没有力气说话,只能用口型来传达想法。邵华强撑着叫来儿子毛新宇,叮嘱他要代表全家向灾区捐款,要给灾区送一份心意。

之后毛新宇代表全家向灾区捐款10万元,就在完成了对灾区捐款的心意仅一个月后,邵华就因为乳腺癌扩散,于2008年6月2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

纵观邵华将军的一生,她是足够精彩的,她不仅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在军旅生涯中达到了女将军的高度,可谓是成功至极。值得一提的是,邵华将军没有辜负“毛泽东儿媳妇”这个称号,她用实际行动,为世人完美诠释了“满门英豪”这个概念。

对于邵华将军而言,她一生有无数件重要的事,但最让她放不下的,还是对毛主席的宣传事业。根据毛新宇回忆,当时邵华病重住院时,看到了他准备给大学生讲课的毛泽东哲学思想讲稿,就问其作用。

当得知了这些资料是用于宣传毛泽东的思想时,她就非常高兴。要知道当时邵华已经病重,但看到毛泽东的思想得到宣扬,她就止不住的高兴,这也让毛新宇暗下决心,一定要弘扬毛主席的事迹,全神贯注的投入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工作中。

由此可见,邵华的信仰是非常坚定的,而她的人生理想也同样非常坚定。从邵华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的满腔热血和赤诚,更是她那颗坚定的心。邵华虽然离去,但她的精神必然会承载下来,这继承者可能是她的儿子毛新宇,也有可能是千千万万追随真理的年轻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