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全國“兩會”期間

央視記者曾就

偏遠山區羣衆如何脫貧致富

連線龍門鄉莊窠村黨支部書記張紅憲

代表、委員們

共同爲這個村的發展把脈支招

八年過去了

莊窠村到底有什麼樣的發展變化

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

去聽聽他們怎麼說

百姓說的這些變化都發生在身邊,看得見,摸得着。而在八年前,這裏出村的道路坑窪不平,而且經常被毀,喫水要靠人背驢馱,貧困狀況可想而知。

莊窠村距龍門鄉政府15公里,全村71戶186人,耕地僅有170畝,而山場面積就有近萬畝。如何靠山喫山,村幹部着實動了一番腦筋。

在林業部門的支持下,莊窠村從2013年開始,經過兩年多時間,種植薄皮核桃4萬多棵,目前已進入盛果期,年產量達到1萬多斤。

莊窠村黨支部書記 張紅憲

“我們村以前路不通,喫水都是靠人挑,種地主要是靠毛驢,現在路也寬了,喫上了自來水,種植了核桃樹,發展了醜瓜產業,農民收入都增加了。”

產業是羣衆脫貧增收的基礎,2016年,省中醫院扶貧工作隊進駐莊窠村,從此與莊窠村幹部羣衆結下了不解之緣。

莊窠村地理位置特殊,有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尤其是村上游是大東溝唯一的水源地飲馬槽,這裏泉水清冽甘甜,山區晝夜溫差大,可發展經濟作物,助農增收。

省中醫院駐莊窠村工作隊員 楊紅巖

“我們來到莊窠村後,首先做的就是想辦法幫助村裏百姓增加收入。2018年開始,我們組織村民種植醜瓜,並積極利用一些平臺幫村民把醜瓜銷售出去。”

第一年,老百姓種植的3萬多斤醜瓜全部銷售了出去,百姓受益3萬多元。第二年老百姓收穫4萬斤,又是駐村工作隊幫銷。嚐到甜頭的莊窠村百姓今年種植的醜瓜面積擴大,並且獲得了大豐收,收穫達到7.1萬斤。

12月3日,省中醫院消費扶貧的貨車來到莊窠村,一次性收購2.7萬斤。當天,縣扶貧辦和電商辦拉瓜的貨車也如期而至,買走3000斤。

莊窠村醜瓜種植戶 張廣歧

“今年種瓜收入了3000多塊錢,我很高興。”

莊窠村醜瓜種植戶 張廣義

“今年我種了兩千多斤醜瓜,全部都賣出去了,腰包也鼓了。”

爲了減少老百姓的風險和損失,每家每戶採摘下來的醜瓜都由村委會統一收購,統一儲存。工作隊和村幹部從入冬前就開始跑市場、找銷路,但目前尚有幾萬斤醜瓜待銷,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

莊窠村黨支部書記張紅憲說,三年來,村民僅種植醜瓜一項就能增收14萬多元。

百姓的腰包鼓了,莊窠村的各項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出村平整寬闊的柏油路替代了破損狹窄的水泥路,村內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光伏產業持續收益,35盞太陽能路燈點亮生活,文化廣場、健身器材、農家書屋一應俱全。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莊窠村從2017年將村前的垃圾場改造修建成大東溝有史以來第一座水上樂園,不僅保護了綠水青山的自然生態,還爲當地百姓休閒娛樂、種瓜種菜提供了便利,成爲深山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村裏新建的衛生室還與省中醫院開通了遠程醫療終端,醫療專家定期坐診,同時與縣級醫院建立了聯動合作機制,方便村民問診、檢查、用藥和治療。

如今的莊窠村

風光秀美,景色宜人

設施完善,生活富足

全村2018年實現了整體脫貧

一舉甩掉了多年來的貧困帽子

到2020年

人均純收入由八年前的2000元

增長到現在的12000元

這裏的百姓用辛勤勞動

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譜寫着一個美麗蛻變的故事

淶水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全媒體記者:劉強 王闖

通訊員:王琦

編輯:李鳳華

責編:王宏波

監製:劉 平

總監製:張穎

相關文章